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在國家“兩新”政策的帶動下,全國設備工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4%。記者在重慶調研采訪時發現,通過設備更新和數字化改造,當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正在加快。
走進重慶的大街小巷里,隨處可見沸騰的火鍋和排隊的人群。
游客:口味非常豐富,味道很地道。

如今在重慶,研發出來的火鍋口味已經有10萬多種,柔性定制就有2萬多種,而秘密就藏在這些瓶瓶罐罐里。研究人員們搜集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后,結合火鍋底料,形成了一個大數據庫,通過人工智能解析配置出個性化配方。

重慶火鍋食材實驗室負責人 吳肖:西北地方偏向于酸甜酸辣,華東地區又偏向于甜辣,就是基于人工智能的AI數據庫來操作完成。
隨后的生產環節,數字化技術更是隨處可見。一顆小小的干辣椒,要經過X光等五級智能篩選,才能送上生產線;全封閉的反應釜替代了傳統炒鍋,技術員把配方信息輸入系統后,設備會自動配料加工生產,工作效率提升了10倍;1分鐘左右,一塊冷鮮肉就被切割成近百塊幾毫米的薄片,智能化檢測環節,結果精確到小數點。

重慶凱鴻食品公司品控技術員 張連強:就像牛肉就要檢測七項,非常嚴格。產品好不好,能不能夠走向市場,老板說了不算,我們的數據說了算。

企業有如此底氣,源自重慶對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改造。今年前八個月,重慶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7.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6.5個百分點。針對最為傳統的火鍋食材加工業,當地還成立了專班,每年投入1000萬元,鼓勵企業數字化改造。

鄭傳波所在的企業這幾年一直在研發新設備,按照最新政策,他們獲得了168萬元的獎補資金,率先建起了行業內的數字化車間。而他們所在的重慶合川區,已經集聚了300多家火鍋食材加工企業,食材細分品類增加到70多種,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
重慶聚慧食品科技公司高級總監 鄭傳波:現在終端有15萬家以上的門店,在使用我們的產品,真正實現了買全國,賣全國,甚至買全球,賣全球。

如今,重慶已建成1096個數字化車間。今年前八個月,工業領域更新設備7630臺(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規劃投資處處長 周楊:我們將加大先進設備供給和需求對接,完善技改政策體系。預計到2027年,全市規上制造業企業將進入數字化普及階段,帶動15000家以上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持續激發新質生產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