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國慕尼黑10月16日電 通訊|攜手迎接挑戰 合作共贏未來——中德汽車產業期待續寫成功故事
??新華社記者單瑋怡
??“在這場中德汽車大會上,‘國際合作’這個詞最熱,在嘉賓致辭和交流中被頻繁提及。”德國大眾集團前全球監事會成員烏韋·庫爾特·弗里奇告訴新華社記者,德中產業界在對話交流中攜手挖掘數字化與可持續轉型的合作機遇,期待兩國汽車產業延續合作共贏的成功故事。
??第八屆中德汽車大會15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辦。來自中德兩國政府、汽車產業鏈和工商協會近400名業內人士匯聚一堂,共同圍繞大會主題“碳中和與未來出行”、全球汽車產業轉型趨勢、中德汽車產業合作機遇與挑戰等展開深入探討。
??與會代表認為,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與突破,中德汽車產業合作前景廣闊,雙方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共享與互補,推動汽車產業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續方向發展。

??2023年5月29日在安徽合肥拍攝的大眾安徽模塊化電驅動平臺工廠車身車間一角。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商處公使翟謙在大會致辭中指出,回顧過去,汽車產業合作始終是中德雙邊關系中的亮點。進入中國的德國車企,推動了中國現代化汽車工業體系建設。中國開放的市場環境,為德國車企提供了持續發展的沃土。與此同時,成長起來的中國車企,也在持續深化與德企的合作。
??以德國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大陸集團為例,該集團1994年進入中國,如今在中國建有23個生產基地和28個研發中心。大陸集團中國區副總裁楊承祖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擁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和機遇,是大陸集團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
??據楊承祖介紹,大陸集團加強與中國汽車品牌和科技公司的創新合作,由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共同驅動。通過與中國汽車品牌和科技公司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為其拓展海外市場、發展全球業務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集團也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市場創新技術快速發展的優勢,把成功的本土產品解決方案應用到更多的國際品牌車型上,助力全球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于廣生說,基于中德汽車業界深度融合的合作態勢,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與中德汽車行業協會、產業集群和領先企業合作,持續舉辦中德汽車大會,搭建專注服務于兩國汽車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幫助中德汽車產業鏈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更高效地獲取行業信息,探討投資與合作。

??這是2019年在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車展首個媒體開放日期間拍攝的一汽紅旗E115型新能源豪華車型概念車。新華社記者逯陽攝
??吉利集團歐洲傳播副總裁弗蘭克·克拉斯在采訪中表示,為順應不同汽車市場的需求,汽車企業應加強與世界各地區產業界伙伴合作開發新技術和產品。全球化讓產業和企業持續受益,有助于跨越各個地區市場間的壁壘。“我們期待繼續在全球化的環境中攜手應對挑戰。”
??德國權威汽車經濟學專家、波鴻汽車研究院院長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告訴記者:“德國和歐洲企業具有汽車制造、品牌打造和國際化發展方面的豐富經驗,而中國企業正引領未來汽車的技術發展,從電池、人工智能到汽車軟件等新技術領域都具有更明顯的優勢。”
??杜登赫費爾說,如果歐洲和中國能夠強強聯合,這對雙方來說將是雙贏局面。
??與會人士期待中德汽車產業繼續在互學互鑒、互促互進中攜手前行,并呼吁歐盟理性看待與中國汽車產業的合作,因為只有務實相向而行,才能共同發展,在互利共贏中取得更多豐碩成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