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5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重慶市委網信辦、重慶市教委、共青團重慶市委、重慶紅巖文化中心、中共重慶市沙坪壩區委、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華龍網集團承辦的“青春紅巖”網上主題宣傳活動在渝成功啟動。活動用鮮活的舞臺形式和先進的技術手段,讓青年講青年的故事影響青年,成功打造了一堂具有鮮明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網上紅巖思政課”。
全網刊轉稿件1萬余篇次,總閱讀量超5億次,#青春紅巖#話題總閱讀量1.2億次,多次登上多個平臺熱搜熱榜,在網上掀起強勁的青年愛黨愛國、奮進新征程“紅巖正能量”。
讓我們通過活動現場8個精彩視頻,進一步感悟紅巖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微宣講《紅巖精神是什么?》,用串講+情景再現的方式,通過紅色女特工張露萍的故事,生動闡釋了新時代紅巖精神的內涵。
互動節目《誰寄錦書來》,借助AI再現的方式,讓紅巖烈士楊漢秀寄來錦書,用跨越時空的對話,與女兒彌補久違的遺憾,一聲聲呼喚直擊人心。
舞臺短劇《難以忘卻的日子》,再現了江竹筠、劉國志、楊漢秀、小蘿卜頭等一個個紅巖英烈群像,他們穿越時空,與后來人揮手告別,共同訴說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傳遞那份永不磨滅的革命精神。
情景表演《無聲的誓言》,聽紅巖派出所民警何巧娓娓講述她扎根歌樂山下、自學手語服務聽障群眾的故事,一同感受重慶公安人傳承紅巖精神、忠誠紅色血脈的擔當。
集體朗誦《青春回答》,與大學生們一同翻閱山火救援、巫山下莊、背簍專線等多個場景,聽青春的回答擲地有聲,聽重慶的青年不曾辜負紅色的血脈傳承。
故事講述《向西向南》,聽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青年司機呂嗣湘,講述他與師傅江彤兩代人“向西向南”,一同見證重慶擁抱世界的故事。
故事講述《向“新”而行,以“質”致遠》,聽重慶中科搖櫓船公司青年員工黃呈成,講述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前,敢想敢闖的重慶青年,書寫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勇氣與執著。
表演唱《紅巖·正青春》,看重慶青年把紅巖精神融入血脈,將真誠而熾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間,唱響新時代的飛揚青春和愛國情懷,展現現代化新重慶的“青和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