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專家現場查看玉米長勢。 耿鵬華 攝
保定日報訊(記者賈祎瑋 通訊員楊鋒)“寬窄行種植模式不但能加快田間通風,提高每一株玉米的營養吸收效率,還能有效抑制因田間濕度過大而引發的多種病蟲害。”望都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研究員王建威介紹道。
10月6日,望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夏玉米百畝高產示范方測得969.01公斤畝產,刷新我國夏玉米種植區北部單產最高紀錄。望都縣夏玉米高產的密碼何在?日前,記者走進該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一探究竟。
“這是黃金糧MY73,它株型緊湊,耐密植性好,果穗中等,但結實性好,抗倒伏、抗病性好。傳統的玉米種植,每畝地保苗4500株左右,產量在600公斤左右。今年,我們把種植密度增加到了7000株,產量達到了950公斤。”望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曉松認為,密植技術是玉米增產的頭號功臣。
今年年初,望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完成了500多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通過鋪設噴灌、管灌等節水設施進行水肥一體化改造,構建起以穩定的農田供水系統和滴灌水肥精準施用系統為基礎、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模式為支撐的產量提升體系。在示范方玉米種植中,該合作社打破過去行60厘米的傳統模式,采用寬80厘米、窄40厘米的寬窄行種植法。寬窄行種植、精選優種、精量播種、滴水齊苗、水肥一體、精準化控制、分次施肥、一噴多促等一系列新技術的加持,為實現玉米大面積均衡增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夏季高溫多雨,我們利用水肥一體精準調控,在玉米生長全過程中按需、分次、定向供給水肥,既保證了玉米健康生長、土地有機物平衡,又大大減少了水肥浪費。我們還精準實施化控防倒、一噴多促技術,使肥、藥、水的利用率提升了20%。”黃曉松介紹說。
采訪中,河北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保定綜合試驗站站長張曉紅表示,密植高產水肥精準調控技術模式,實現了玉米的合理密植和水肥的精準調控,可復制、可推廣、標準化,對于保定玉米生產單產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技術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