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燈亮,正常!”
8月19日清晨,淅瀝的雨聲喚醒大地。天剛亮,石家莊市平山縣北莊村村民王俊彥像往常一樣走到院子里,踮起腳、瞇著眼瞧院墻上的光伏電表。“每日一查”后,王俊彥放心地走進廚房,插上電,榨了杯豆漿,開啟了她與清潔能源相伴的第1159天。

8月19日,王俊彥向記者講述屋頂光伏帶來的便利。 縱覽新聞記者 張帆 攝
屋頂變“存折” 陽光來“送錢”
雨后的太行山東麓,翠嶂蒼嶺間彌漫著氤氳的霧氣。崗南水庫碧波蕩漾,北岸的北莊村滿目清新。日頭漸漸高起,金色的光芒將晨霧撩開,不一會兒,陽光便灑滿了大地。
村東頭,一大早在家門口帶娃玩耍的劉倩,起身返回了家。
“媽,你又在玩手機!”剛進院子,劉倩就嘟囔了一句。
“哪有??!我是看上個月的‘收成’呢!”王俊彥一邊說著,一邊把手機遞給女兒。王俊彥口中的“收成”,不是地里的農作物,而是屋頂上的“新作物”。
2021年,總裝機容量838千瓦的北莊光伏示范村項目順利建設完成。在山里生活了51年的王俊彥從未想過,這陽光還能變成電,而這電還能變成揣進兜里的錢。
“最早對太陽能的了解,還是安在房頂上的黑塑料包、黑鐵桶……”王俊彥回憶,年輕時,家家戶戶的房頂上都會安裝“洗澡神器”,通過太陽曬把水加熱。
啥時候陽光能“送錢”了?起初王俊彥也只是聽人說其他村子有人家安光伏板的,挺稀罕!但是光伏板具體長啥樣?錢咋到手?王俊彥和其他村民一樣,一無所知。
“我家先安裝,給大伙兒打個樣兒!”2021年,當村里統一安裝光伏板的消息傳來,王俊彥迫不及待。2016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和孩子們。沒了頂梁柱,家里日子過得挺緊巴。如今,太陽一出來就能有實在的收入,讓手頭不寬裕的她有了底。
王俊彥家160平方米的房頂上,兩排光伏板整齊排列,就像是一張藍色的“陽光存折”。按照上網價每千瓦時0.3644元計算,她家一年發電量可產生4000多元效益?!俺プ约矣茫磕昴苜嵔?000元錢!”王俊彥笑著說,自家屋頂變成了“小存折”!在她家的示范下,北莊村90個院落陸續安裝了光伏板,村民們有了“從天而降”的穩定收益。
陽光下,北莊村高低錯落的屋頂上一排排深藍色光伏板泛起層層“漣漪”,熠熠生輝。

8月19日,王俊彥向記者講述屋頂光伏帶來的便利。 縱覽新聞記者 張帆 攝
24小時運維 安心吃“陽光飯”
臨近中午,王俊彥打開了客廳的柜式空調,準備哄小外孫睡覺。都說生活離不開水和空氣,現在人們的生活也離不開了電。在她的家里,電視機、洗衣機、豆漿機、空氣炸鍋……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說到在村里第一個安裝光伏板,王俊彥坦言:“那時候我也擔心,萬一這‘高科技’壞了怎么辦?”而三年后的今天,王俊彥沒有了當初的顧慮。“到目前運行得非常好,就是出故障咱也不怕!”她邊點開手機邊說,“看,這是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的電話,他們24小時值班,有啥問題一個電話就過來?!背酥?,供電所員工們的日常“巡邏”,也給了王俊彥和村民們滿滿的安全感。
“小于啊,幫忙看看我家的光伏還發不發電!”今年78歲的村民王文雪站在街口,大聲招呼著正在巡護的國網平山縣供電公司西柏坡供電所員工于江平。
“嬸,發著呢!等我回所里給你查查有多少錢??!”于江平快步走近,登上臺階,看了看房檐下的電表箱。
在北莊村,每天光伏發電量及收益都能展示在智能管控平臺上,村民可以通過手機軟件隨時查閱,一目了然。但由于村里多是老人,大多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所以剛才的一幕,也成了于江平和同事們電網維護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也來幫我看看吧!咋這兩天收益少點了?”聽到街上的熱鬧,王俊彥從家里出來,點出手機里的光伏賬單。
進院一通檢查,于江平笑了起來:“線路都正常,別一少錢就著急!這一陣陰天多,肯定沒有晴天光照多、收入高!”
“那就好!這陽光就是錢啊,不得仔細著點!”王俊彥笑著說。
游客越來越多 村民越來越富
“光伏項目就是開啟北莊村‘綠色振興’的第一把‘金鑰匙’?!北鼻f村黨支部書記封紅卷說,2021年8月,北莊村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部并網,形成了“光伏+儲能+智能電網”模式。
近些年,北莊村圍繞“綠色”闖出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青山環抱、綠水縈繞,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主街道拓寬到7米,大小路都鋪設瀝青,平坦干凈;線路全部入地,排水“明溝”變成了“暗渠”……往日其貌不揚的小山村,如今“華麗變身”,成為網紅打卡地。
環境越來越好,游客越來越多,村民越來越富,封紅卷還帶著村民吃上了“文旅飯”。北莊村深厚的紅色文化、豐富的傳統民俗與秀美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在優勢互補、協同并進中深度融合,匯成了與眾不同的旅游吸引力。
夜幕降臨,北莊村一排排太陽能路燈亮起,三三兩兩的大紅燈籠點綴其間。廣場上、草叢里的霓虹燈絢爛奪目。村民圍坐,兒童嬉戲,處處洋溢著幸福和喜慶。
站在高處遠望,村子里的農家小院沿山勢而建,錯落有致,一個個屋頂上的光伏陣列好似撒播陽光“種子”的田野,不斷長出綠色電能,照亮了大山里的美好生活。(縱覽新聞記者劉杰)
我們把陽光變成增收“金鑰匙”

孟愛波 張家口市懷安縣舊懷安村
我是村里第一個做屋頂分布式光伏的人。分布式光伏讓我有了穩定的收入,也帶動了鄉親們一起增收致富。

科迪 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南二營村
我是村里第一批到豐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作的人。這個發電廠是將生活垃圾徹底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新能源項目,讓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好。

張猛 邢臺市威縣南鎮村
我是村里最早一批用上光熱系統的人。夏天我可以用這一套系統洗澡,冬天用它來取暖,省了電費,還很干凈。

王帥 滄州市南皮縣王佑全村
我是村里第一個從事生物質燃料新能源產業的人。資源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我也走上了環保增收致富路。

李長海 邢臺市臨城縣南輝山村
2018年,中核匯能河北公司在我們村打造了光伏扶貧項目,我是第一批光伏扶貧受益者。有了這份收入,我們生活充滿了陽光和希望。

張金柱 滄州黃驊市南大港管理區三分區二十九隊
我是村里第一個在南大港光伏電站二期工作的村民,這是黃驊市第一個漁光互補項目。漁光互補可以水上發電,水下養殖,顯著提高了經濟效益。
(縱覽新聞記者 安軍玲 整理)
數據鏈接
河北省光伏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去年實現617.7億元
近年來,河北省順應能源變革大勢,大力發展新能源,正在走上一條以能源變革促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河北省工信廳數據顯示,2023年,河北省光伏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17.7億元,較上年增長22.3%,實現高增長。作為“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業之一,河北省光伏產業動能澎湃,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2023年,河北省出臺《關于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第三代半導體等5個細分行業發展若干措施》等文件,均將光伏產業列為發展重點,支持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創新,對經評估驗收完成揭榜任務的實施主體給予獎補。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優勢企業擴大產能。到2025年,打造光伏千億級產業集群。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