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慶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70周年大會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來賀信,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族干部職工群眾表示熱烈祝賀。
在沙漠邊緣、在邊境沿線、在生產一線……新疆和兵團廣大干部職工群眾認真學習賀信內容。大家表示,兵團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牢記使命、不負重托,把兵團建設得更強大更繁榮,努力形成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新優勢,在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和建設美麗新疆、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70年來,兵團充分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這里是北疆,第九師一六一團薩爾布拉克草原。10月7日,“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的女兒魏萍和往常一樣去放羊巡邊。2017年魏萍回到家鄉,從父親手中接過牧羊鞭,成為新時代戍邊人,“現在,我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要繼續發揚兵團精神,接好老一輩的接力棒?!?/p>
這里是南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第十四師。傍晚的昆玉河帶狀公園里,職工群眾正在悠閑地散步,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皯浲?,沙海老兵們以對黨的無限忠誠,踐行了‘一道命令執行一生’的錚錚誓言。展望未來,我們將顯著提升維穩戍邊能力,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兵團實踐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北鴪F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書記蔣欣語氣堅決。
學習賀信后,第八師一四三團軍墾二代博物館館長陳宇奇深感自豪,更覺責任重大?!拔覀円獙W習領會賀信精神,繼續講好兵團故事,讓兵團精神代代相傳。”陳宇奇目光篤定。
要落實好黨中央支持兵團發展的政策,發揮兵團優勢,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因地制宜發展優勢農產品、壯大優勢產業,促進農牧業綠色高效發展。
近年來,兵團持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國有企業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結構向新、質效向優的良好發展態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馬飛表示,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各項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振奮人心,我們也深受鼓舞,一直在持續加大對兵團產業的支持力度,以高質量金融供給助力兵團高質量發展?!敝袊r業銀行新疆分行、兵團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明堯表示。
第六師一〇三團,是遠近知名的甜瓜生產基地?!疤鸸咸?,但也比不上我們的日子甜?!币哗柸龍F黨委書記、政委唐新勇說,“今年我們職工平均收入預計超過8萬元,生產總值能達到17.8億元。我們將堅持因地制宜,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p>
秋意漸濃,紅棗進入收獲季,塔里木大學園藝與林學學院教授吳翠云帶領科技服務團,又一次奔赴棗園,提供技術服務。30多年來,吳翠云一直為農業科技服務奔走,助力南疆紅棗產業規模從小到大,讓紅棗種植成為南疆農民脫貧致富的產業。她表示:“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將以此次大會精神為動力,帶領團隊繼續深耕科研,為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疆和兵團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兵團要發揮好調節社會結構、推動文化交流、促進區域協調、優化人口資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團始終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
傍晚,第一師八團臺州路社區居民西仁阿依·毛依東來到文化廣場,跳起健身操?!案髅褡迦罕娋幼≡谝黄?,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感情越來越深,生活越來越好?!蔽魅拾⒁馈っ罇|說。
“兵團成立70周年,作為兵團兒女,我感到驕傲和自豪。”石河子市紅山街道三社區黨委書記唐春表示,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她將為推進兵地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一條兵地融合路,修通的是道路,連接的是人心。在第三師四十九團就有這樣一條路,一頭接著四十九團十八連,另一頭接著喀什地區巴楚縣恰爾巴格鄉四村。從最初泥濘的土路到如今平坦的柏油路,村民和職工群眾的交往交流愈發密切。“作為兵團一名基層連隊干部,我將以組織共建、產業富民、科技興村等工作為抓手,做到資源共享,為實現兵地職工群眾共同富裕而努力?!笔诉B黨支部書記蘇永平表示。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兵團干部職工群眾滿懷信心,踔厲奮發,牢牢把握黨中央對兵團的定位要求,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不斷提高維穩戍邊能力,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兵地融合發展,用好兵團精神寶貴財富,忠實履行新時代職責使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兵團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