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古稱眉州,位于眉山城西南的三蘇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三蘇”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據三席,特別是蘇軾,一生作品流播廣遠,影響至深。
走進三蘇祠,映入眼簾的是兩棵古銀杏樹,紅墻環抱,竹掩茅舍,碧水環縈,生機盎然。

眉山三蘇祠博物館研究員 徐麗:三蘇父子無論是他們的人,還是他們的文,都值得后世所敬仰,他們的魅力是千年的。我們學習三蘇,來加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去感受我們千年的歷史。

“事父母極于孝,與兄弟篤于愛,與朋友篤于信。”人們景仰蘇東坡,贊譽他的才情橫溢,更敬佩其淳厚家風。
蘇軾兄弟幼時頑皮,喜歡逗玩在低樹上筑巢的鳥雀,母親程夫人知道后教育二人,要有仁愛之心,不殘鳥雀。這些點滴,影響著蘇軾,為官之后,他始終堅守憂國親民、以民為本的治理思想,為所到之處的老百姓辦了大量的實事。正是蘇家代代傳習的“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家風家教,才成就了這“一門三杰”“是父是子”的佳話。

四川省蘇軾研究會副會長 劉清泉:“是父是子”即俗語所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是說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
如今,三蘇祠內保存有16處古建筑及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等蘇家遺跡。前來研學的孩子們,認真聆聽三蘇故事,誦讀三蘇家訓,領略三蘇精神。

三蘇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據三席,特別是蘇軾,一生作品廣為流傳。蘇軾酷愛竹,曾說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在蘇軾看來,竹代表了堅韌不拔、虛心謙遜、高風亮節、淡泊寧靜的情操。三蘇祠處處栽竹,有“三分水,二分竹”之稱。

眉山三蘇祠博物館館長 陳仲文:“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三蘇父子的成才之道,從根本上來講,應該是得益于良好的家教家風。從修身到齊家到治國到平天下,這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入世之道,也是我們當代人成才、干事、創業之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做到“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凈做事、廉潔從政”。

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讓三蘇文化得以賡續傳承,在以“東坡”為名的眉山市東坡小學,蘇軾的詩詞被寫進讀本,編成朗朗上口的歌曲,孩子們每天還會集體跳起獨創的東坡詩詞操。

眉山市東坡小學黨總支書記 杜科:活動是育人最好的載體,蘇東坡這本厚厚的百科全書,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弘揚東坡文化,傳承東坡精神,進一步增強人文底蘊。

行走眉山,三蘇文化比比皆是。三蘇文化所折射的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應有的志氣、骨氣、底氣,歷經千年,輝耀古今,正如蘇東坡在《杭州召還乞郡狀》中寫到的:“守其初心,始終不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