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是通過加強貿易促進經濟包容性的典范——訪世貿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薩
新華社記者陳斌杰
世界貿易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奧薩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自世貿組織成立以來,貿易一直是促進經濟包容性的強大動力。中國在促進經濟包容性進程中脫穎而出,成為典范。
奧薩表示,通過促進經濟增長和推動貿易等一系列措施,中國政府幫助數億民眾擺脫貧困。他認為,中國通過促進貿易推動減貧,為民眾謀福利,這一成功經驗值得發展中國家借鑒。

這是2023年4月5日在瑞士日內瓦世貿組織總部拍攝的世貿組織標識。新華社記者連漪攝
世貿組織9月上旬發布的《2024世界貿易報告》認為,國際貿易有助于縮小經濟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提高全球經濟的包容性。從1996年到2021年間,貿易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越高,中低收入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就越快,進一步幫助這些經濟體縮小與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均收入差距。
根據該組織預測,2024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增長2.6%,2025年將增長3.3%。奧薩表示,全球貿易的發展面臨周期性和結構性挑戰。周期性挑戰主要指貿易受到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結構性挑戰主要集中于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引發的貿易摩擦風險。
奧薩表示,面對上述挑戰,維護并強化全球供應鏈對國際貿易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連續舉辦多屆進博會和鏈博會,對促進國際貿易有積極貢獻。

9月17日,在法國巴黎凡爾賽門展覽中心,人們在“中國貿促”(法國)創新合作展覽會上參觀。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談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現象,奧薩表示,“減少貿易不會提升包容性”,應當將開放貿易與支持性國內政策、有效的國際合作結合起來。他認為,關稅通常不是保護本國勞動者的最佳工具,世貿組織報告建議用支持性的國內政策幫助勞動者爭取就業機會,這是“比貿易保護主義更有效的方法”。
奧薩表示,應從三個方面努力確保更多經濟體從國際貿易中受益:首先是加強落實世貿組織的相關協議;其次是更新世貿組織規則手冊,以適應數字化和綠色化等貿易的未來發展趨勢;再次是加強信息共享。
奧薩呼吁建立一個各國廣泛參與的開放、可預測和非歧視的貿易體系。他說,通過將貿易一體化擴大到更多經濟體和更多民眾,貿易可以成為應對時代最緊迫挑戰的解決方案。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