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秋色絢爛大地,豐收喜悅人間。金秋時節,稻谷飄香、蟹肥菊黃。田壟間,稻香菜鮮;山林中,禽歡果美;草原上,牛壯羊肥;江海里,魚游蝦躍,到處都是一派豐收的景象。
湖北荊門:374萬畝中稻喜迎豐收


在湖北荊門,374萬畝中稻迎來成熟,機械化收割工作正從南向北推進。放眼望去,金黃色的稻田宛如無垠的海洋,稻穗沉甸甸地低垂,滿載著豐收的喜悅。通過稻蝦共作的種養模式,這里每畝地較傳統水稻收益可增加1350元。預計到10月初,全市的中稻收割工作全部完成。
江西崇義:萬畝梯田繪豐景 顆粒歸倉收割忙
金秋時節,江西贛州崇義縣上堡鄉的12000多畝中稻迎來豐收,金黃色的稻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村民們趁著晴好天氣,收割稻谷,田野間一幅喜人的秋日豐收圖。

在崇義縣上堡鄉水南村,梯田錯落有致,宛如一塊塊天然的調色板。村民們正一手抓著稻稈,一手拿著鐮刀,快、準、穩,幾個來回,身后便擺滿了一摞摞收割好的稻谷,接著打谷、裝袋。

水南村梯田地勢高低錯落、大小不一,大型收割機無法進入,因此這里的種植戶依然采用傳統收割方式,預計10月中旬收割完成。

云南洱源:秋收正當時 田間農事忙
稻谷金黃,秋收正忙。眼下,云南大理洱源縣的水稻迎來了繁忙的收割季。在鳳羽鎮,層層梯田連綿分布在各村鎮間,村民在田間割水稻、打稻穗,處處是忙碌的秋收圖景。在右所鎮,當地成片的稻田排布整齊,借助現代化農機,當地實現了高效作業,助力稻谷顆粒歸倉。據了解,今年洱源縣共種植水稻6萬余畝,預計總產量將達3萬多噸。

福建光澤:山區農業新模式 “稻魚共生”效益高
在福建南平光澤縣,當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稻魚共生”生態種養模式,讓曾經山區里的撂荒地變得稻香魚肥。

在光澤縣華橋鄉增坊村,村民正駕駛著大型收割機在田間穿梭,不一會兒,黃澄澄的稻谷裝滿了一袋又一袋。一邊是機器的轟鳴聲,一邊是成群的稻花魚活蹦亂跳。

近年來,光澤縣不斷推廣“稻魚共生”種植模式,形成了稻魚共生、稻魚輪作、農漁結合的良性循環生態系統。今年,當地推廣“稻魚共生”種植面積2600余畝,預計產值1300萬元以上。
五大連池:70萬畝玉米迎豐收 大型農機助力收割
眼下,黑龍江五大連池市種植的70萬畝玉米迎來豐收,多功能大型收割機提高了作業效率。

在這片玉米地里,兩臺大型收割機正在作業,運糧車緊隨其后。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排排玉米連稈帶穗被卷入收割機,經過收割、摘棒等作業,不一會兒,玉米顆粒就從收割機的輸送管內傾瀉而出,裝進運糧車的廂體。

為了搶抓秋收進度,當地在原有農機具的基礎上,又引進51臺套的大馬力農機,依靠北斗導航系統實時了解秋收地塊的具體位置和地形信息,不僅能精準測算作業面積,還能根據地形自主調整收割路徑,降低糧食秋收損耗率。據了解,今年五大連池市種植的70萬畝玉米,預計在11月中旬收割完畢,玉米總產量預計能達到10億斤。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