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他以國家需求為導向,聚焦超導研究,用半個世紀把“冷板凳”坐熱,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扎根并躋身國際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就是“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趙忠賢。

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里,今年83歲的趙忠賢院士和課題組正在討論鐵基超導的最新實驗研究數據。
超導是指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特定臨界溫度以下時,電阻為零的現象,在能源、交通、生物醫療、信息通信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1959年,趙忠賢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低溫物理專業錄取,從那時起,趙忠賢便與超導結緣。缺少科研經費,超導研究舉步維艱,趙忠賢和同事們開始用自制的各種土設備搞起國際最前沿的基礎研究。

1987年,趙忠賢帶領團隊獨立發現臨界溫度在零下180.15攝氏度的液氮溫區超導體,并率先在國際上公布其組成,使便宜好用的液氮替代了昂貴的液氦來實現超導,這是中國在超導研究領域的第一次重要突破。2008年,趙忠賢意識到鐵基超導體很可能是新的高溫超導體材料,帶領團隊很快將鐵基超導體提高到零下218.15攝氏度的最高臨界溫度紀錄,該鐵基體超導紀錄一直保持至今。

趙忠賢帶領研究團隊在超導研究領域的兩次革命性突破,使中國的超導研究從默默無聞到走在世界前列,研究成果兩次榮獲代表中國基礎研究原始創新能力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而趙忠賢也被授予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雖然今年已經83歲,但是趙忠賢仍奔波于全國各地,推動超導在民生各領域的落地應用。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