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謀劃開展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中國生態文明之路越走越篤定、越走越寬廣,在中華大地上不斷書寫新的綠色奇跡。
中國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逐步建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海洋公園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目前,中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祖國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筑牢。
2023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共203個
近年來,中國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尤其是北京空氣治理成效明顯,被聯合國環境署譽為“北京奇跡”。經過持續攻堅,2023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共203個,占比達到約六成。藍天白云成為常態,中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持續改善
河湖面貌實現根本性改善,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2023年,長江干流連續4年、黃河干流連續2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家園更加健康美好。

中國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
中國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人工林保存面積、草地面積世界第一。率先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
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法律制度,是守護綠水青山的重要力量。今年9月10日,國家公園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是中國首次從國家層面針對國家公園專門立法。出臺生態環境保護法律30余部、行政法規100多件,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全面推開,生態補償、環境保護“黨政同責”等全面實施。

今天的中國,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同步提升,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綠色之路正在向未來有序延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