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讓“流動的歷史”永葆生機(人民時評)

2024-09-24 11:07: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不久前,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布,我國新疆吐魯番坎兒井、徽州堨壩—婺源石堨(聯合申報)、陜西漢陰鳳堰梯田、重慶秀山巨豐堰等4個工程申報成功。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38項。

  灌溉是農業文明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是農業古國,也是灌溉大國。受季風氣候和地形地貌影響,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都離不開灌溉工程。從江南水鄉到戈壁荒漠,從西南丘陵到秦巴山區,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孕育出不同的灌溉方式,對今天的水利建設仍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新入選的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彰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新疆吐魯番,雨水融雪通過坎兒井的暗渠和明渠,滋養綠洲。總長3200多公里的暗渠,被譽為“地下運河”。在安徽黃山徽州區和江西上饒婺源縣,古石堨依山形、順水勢,“深淘灘、低作堨,寬砌底、斜結面”,蓄水引水分水。陜西漢陰鳳堰梯田,從鳳凰山水源涵養林、山溪梯田到山塘濕地,1000多米的垂直空間里匯集了“田、渠、塘、溪”灌溉體系。重慶秀山巨豐堰,渠與河、渠與渠、渠與路相互交錯,是藏在深山里的“立體化”灌溉工程。

  悠悠歲月,筑壩起堰,通渠修堤,旱澆澇排,農耕桑織。古老灌區不僅有水利工程遺存,還有與之相關的古橋、古村、古鎮、石刻、古籍,以及詩文、傳說、習俗和節慶等。比如,40方歲修管理碑刻,記載了婺源石堨的歲修制度;漢陰鳳堰梯田周邊保存著大量明清兩代的碑石遺存和古遺址、古村落,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引水灌溉、農業耕作技術的演變。一座座灌溉工程凝聚古人智慧、見證歷史演進、濃縮厚重文化,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的生動見證。這些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對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幾乎涵蓋了所有類型,是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瑰寶”如何保護?加強普查登記、完善認定標準,摸清“家底”,建檔立卡,喚醒“沉睡”的歷史資源,是第一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設施和建筑長時間被風吹水蝕,維護工程安全是重中之重。應加強文物保護修復技術研發,提供更精準、更精心的呵護,特別是要整合各相關部門力量、加強規劃引領,形成保護合力。

  申遺成功,是保護利用的新起點。灌溉工程遺產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在用”。據有關調查統計,我國有超400項古代灌溉工程或系統仍在發揮效益,且具有突出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值得挖掘。比如,東風堰、都江堰創建國家水情教育基地,把遺產保護利用和水情教育結合起來;漢陰鳳堰梯田依托“春踏油菜花浪、夏看水田插秧、秋聞金谷飄香、冬賞雪落山莊”的梯田美景,發展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為古灌區注入了新生機。開發科普教育、生態旅游等多元功能,做好活化利用這篇大文章,才能為灌溉工程遺產的可持續保護注入更強大動力。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流動的歷史”,是關于農耕文化、水文化的“博物館”。一個個造福當代、澤被后世的“超級工程”,不僅彰顯著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治水智慧,更蘊藏著勤勞勇敢、團結奮斗的民族基因。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守護好前人留下的這些寶貴財富,將帶給我們豐厚滋養、長久啟迪。



編輯:雷偉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社会| 潼南县| 天峨县| 牡丹江市| 青海省| 和静县| 右玉县| 深泽县| 舞阳县| 鄢陵县| 孝义市| 兴国县| 呼伦贝尔市| 科尔| 玉门市| 武隆县| 孟村| 平定县| 安多县| 苍山县| 宁河县| 静宁县| 九台市| 淄博市| 衡阳县| 潜江市| 库车县| 英吉沙县| 乳源| 沾益县| 敦化市| 长寿区| 盐边县| 鄂伦春自治旗| 调兵山市| 苍山县| 邵东县| 大邑县| 隆子县|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