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9月21日刊登題為《太陽能發電的崛起和中國電動汽車的驚人增長可能推動全球排放量下降》的文章。文章強調,中國是全球碳減排潮流引領者。文章摘編如下:
數十年來,有一個事實一直讓關心氣候變化的人士感到沮喪:盡管有了這么多討論和行動,全球碳排放量仍未停止增長。
不過,全世界眼下終于來到了扭轉趨勢的轉折點。
據兩家全球主要氣候機構估計,全球碳排放量或許走到了重要拐點,2024年很可能成為下降通道的起點。
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的一位專家說:“你很難想象這一變化有多大、多迅速。”
這一重大變化來得越早越好,因為聯合國主要氣候科學報告指出,碳排放量必須在2025年以前達峰才能避免危險的全球氣候變暖。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由多個令人振奮的趨勢驅動的。化石燃料越來越迅速地被可再生能源取代,電動汽車也在加速崛起。
而潮流引領者正是中國。
太陽能發電成本急劇下降,正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轉向更清潔的能源。
在此之前,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量之間仿佛存在魔鬼契約般的聯系,更多增長往往意味著更大的氣候破壞。
國際能源署表示,今年全球太陽能投資將達到5000億美元,高于其他所有發電形式。
沒有哪個國家的轉型速度和太陽能崛起速度比中國更令人震驚。
如果中國作為全球第一排放大國不做出改變,我們就很難改變全球的排放曲線。
有個觀點過去常常被拿出來招搖過市:既然中國繼續大肆排放,我們為什么要拿出行動?如今,這樣的說法沒有那么管用了。
發布在英國“碳簡報”網站上的研究成果發現,今年二季度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為調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后的首次季度性下降。
事實上,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和投資方面領先全球,去年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比世界其他國家總和還要多。
德國氣候分析組織的專家尼爾·格蘭特說:“可以肯定,中國電力、交通和工業部門的碳排放量會在今后幾年內開始以比較大的幅度下降。”
格蘭特說:“現在的變化速度實在瘋狂。中國每年都在打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紀錄。增長的速度,尤其是去年的增長速度,確實讓很多人意外。有跡象顯示中國今年有望再次打破紀錄。”
中國還大舉投資可再生能源制造業。目前全球約九成的太陽能組件來自中國。
中國還擁有強大的風電產業,并在電動汽車領域投入巨資。
這不僅可以幫助中國解決碳排放問題,還能減少空氣污染。
另一個推動減排的技術領域是電動汽車。
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說:“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比2022年增加350萬輛,增幅達到35%。2023年的銷量達到短短5年前的2018年的6倍以上。”
這一趨勢似乎必將持續下去:今年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相當于2020年全年總和。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電動汽車將保持增長勢頭,所以全球石油需求很可能在幾年內開始下降。換句話講,我們正處于石油需求峰值。
而中國再次主宰了電動汽車領域。全球超過半數的電動汽車正在中國的道路上行駛。
中國行業數據顯示,今年7月,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占當月中國市場乘用車銷量的50%以上。
在今天的中國,電動汽車比燃油車更便宜。
與其他可再生能源技術領域一樣,中國政府給予電動汽車廠商和供應鏈上游制造企業很大的政策支持,并向電動汽車買家提供補貼。
中國同樣在電池生產上處于領先地位。這有利于電池產業與當地電動汽車生產線實現順利整合。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