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參加南昌起義,從此成為在黨的領導下戰斗的革命武裝。

“紅一連”,從秋收起義走來,三灣改編時開創我軍“支部建在連上”先河。

“百戰百勝連”,參加140余次戰斗,無一敗績。

光榮的戰旗,凝結著人民軍隊的光輝歷史,它的顏色是血與火鑄就的。

陸軍某旅(前身為“濟南第二團”)劉承亮:過去,革命先輩喊著“有我無敵,不怕犧牲”,打下濟南城;將來,我們會繼續發揚那樣的戰斗作風,再立新功。

武警某支隊“反恐尖刀中隊” 吳蛟:英雄的基因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任何時候都要頂得上來、豁得出去,不斷用新的榮光淬火礪鋒。

海軍福建艦 高楓:從窯洞航母夢到實現航母國產化,我們一代代追夢人,一路奔跑都覺得慢了。使命催征,我們的榮光是遠方的深藍。

“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八一電影制片廠原演員劇團團長 田華(96歲):藝術是我們的槍,舞臺是我們的戰場,新時代的年輕(文藝)戰士,發揚好傳統好作風,堅守為戰士服務、為打仗服務的初心。

火箭軍某部 雎萬平:鐵律對我們來說,就是堅守方寸車廂,決不離開半步。

陸軍某旅“政績模范連” 茍榮欣:一支守紀如鐵、深受人民擁護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

軍事科學院 楊威:新征程上,我們要把老紅軍本色一代代傳下去,不斷續寫新的榮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