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籽籽同心 八桂同舟】在民族走廊上 探秘文化傳承與時代發展的和諧交響

2024-09-21 09:42:35  來源:央廣網

編者按: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出10周年。廣西擁有壯、漢、瑤、苗等12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為展現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廣西實踐,央廣網廣西頻道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民宗委推出“籽籽同心 八桂同舟”系列報道,聚焦民族工作決策部署與實踐落實,展示八桂各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央廣網賀州9月20日消息(記者梁瑜琳)賀州市位于廣西東北部,地處桂、粵、湘三省(區)交界,為中國三大民族走廊之一的“南嶺民族走廊”中段核心區域,境內居住著漢、壯、瑤、苗等多個民族。

湖湘文化、吳越文化、嶺南百越文化與民族文化在賀州“邂逅”,不同民族、語言、習俗的各族群眾,在新的環境互嵌共融,締結出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新氣象新篇章。

在桂、湘兩省(區)交界的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岔山村,瑤族群眾正在表演蘆笙長鼓舞,現場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央廣網發 李成華 攝)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賀州市不斷鞏固和拓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成果,以民族文化為引領,促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推動民族平等團結互助、民族文化繁榮交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近日,記者深入賀州市民族文化博物館、黃姚古鎮等地,探尋當地文化傳承與現代社會和諧發展的故事。

“活化利用”博物館資源 讓文化潤澤民族共同體

賀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以多民族群眾共融為特色,在賀州市民族文化博物館里的一件件文物,見證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館內設置有民族民俗文化、契約文書、民間文獻、南方儺文化、康養長壽文化等11個專題展示廳,收藏著漢族、壯族、瑤族等各類民族文化實物4萬多件。

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講解員在向觀眾講解民族服飾知識(央廣網記者 梁瑜琳 攝)

在賀州市民族文化博物館,記者注意到,康養長壽文化專題展示廳里,碗、缸、勺子、杯子、陶罐、牌匾等歷史悠久的實物,都帶著不同字體的“壽”。“器物里的‘壽’字的寫法包括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100多種字體和造型。通過‘壽’文化上的多元字體,以及在食用器皿、陳設擺件、衣著配飾等不同器物上的呈現形式,我們不難看出,不同民族對文化符號、載體的共融,這也是早年間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體現。”賀州學院南嶺民族走廊研究院教師、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講解員蔣娟說。

展示在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的“鎦金長壽匾”(央廣網實習記者 鄧麗莎 攝)

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坐落于賀州學院內,是廣西高校第一家國家備案的博物館。近年來,該館積極開發與保護特色民族文化資源,通過構建校城文化共建共享,將文化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創新創業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中,培養了一大批志在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的學生。

“我們組建了‘南嶺走廊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大學生志愿者協會’,對‘瀟賀古道’100個傳統村落及其民族文化進行了田野調查,并連續開展了4年‘瀟賀古道碑刻拓片’社會實踐活動,搶救了一大批民族地區村寨的歷史碑刻。”賀州學院南嶺民族走廊研究院院長、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館長劉永紅介紹。

“文博熱”持續升溫,如何讓博物館教育落地生花?劉永紅表示,博物館將結合當下“文博熱”的新趨勢,進一步創新形式、豐富內涵,提升博物館展陳、研學品質,更好傳播南嶺走廊各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利用高校科研優勢,繼續挖掘和研究文物中蘊藏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產出更多研究成果,讓文化潤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建設“民族特色村寨+” 打造文旅融合新樣本

瀟賀古道位于桂、粵、湘三省(區)交界地帶,是古代中原聯通嶺南地區的交通要道。在歷史的長河中,諸多民族在這里遷徙、流動、融合,多元的文明隨人群涌動,在古道中沉淀和重塑。瀟賀古道上至今還保存著臨賀古城、黃姚古鎮、富川古明城等一大批古村落和古建筑。

黃姚古鎮全貌(央廣網發 賀州市委網信辦 供圖)

黃姚古鎮位于賀州市昭平縣,有一千多年歷史,現保存有300多幢明清時期風格的古建筑,是廣西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古民居村落。走進賀州市昭平縣黃姚古鎮,只見群山環抱,街頭青磚瓦黛,古建筑星羅棋布,散發著濃濃的古樸韻味。不少慕名而來的各地游人沿著老街古巷漫步,在帶龍橋上打卡吹風,穿上民族服裝旅拍,體驗一場動感歡快的竹竿舞……

“古鎮有古建筑、古樹名木這些古色古香的風景,我們在修復保護的基礎上,將傳統建筑、民族文化、現代時尚融合在一起,培育了文旅新業態,為游客打造生活場景。”廣西昭平縣黃姚古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秦彩艷介紹。如今,黃姚古鎮在文旅深度融合下,正煥發新的生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游玩。2024年1至8月,黃姚古鎮累計接待人數92.34萬人,總收入達1838.78萬元。

黃姚古鎮風景古色古香,游客們乘坐游船賞美景(央廣網記者 梁瑜琳 攝)

“除了風景秀麗外,我們的民族文化也很吸引人。”黃姚鎮黨委書記李臣說,黃姚古鎮里生活著漢族、壯族、瑤族三個民族,當地群眾以春節、廣西三月三、國慶、盤王節等傳統節日為契機,舉辦文藝匯演、山歌對唱、竹竿舞、魚龍舞、賽龍舟、放柚子燈等民族特色文化活動,營造濃郁的民族村寨特色氛圍,讓民族特色在活動中更好地向游客們展示,以促進文化傳承、村落保護與旅游發展融合發展。

黃姚古鎮,人們正在觀賞壯族竹竿舞(央廣網發 賀州市委網信辦 供圖)

作為昭平縣的民族特色村寨之一,黃姚古鎮還全力推進“民族特色村寨+產業”“民族特色村寨+文化”“民族特色村寨+人居環境”建設,充分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和民族特色建筑,打造精品旅游路線、開設系列節慶品牌活動等,促使產業體系和規模不斷健全擴大。目前,古鎮已發展星級酒店300余家,旅游民宿、餐飲店400余家,旅游特產店50余家,直接帶動各族群眾就業2000余人,讓建設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眾。

南嶺民族走廊上的“三交”印記,激蕩賀州文化繁榮發展的萬千氣象。未來,賀州市各族群眾將在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昂首闊步新征程,同心共筑新未來。


編輯:雷偉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陆丰市| 吐鲁番市| 南京市| 历史| 米林县| 林州市| 东丽区| 宁晋县| 云南省| 郧西县| 车致| 怀宁县| 岳普湖县| 凤阳县| 赤水市| 大冶市| 吉隆县| 武鸣县| 西峡县| 金山区| 启东市| 高雄县| 都兰县| 略阳县| 茂名市| 安顺市| 泌阳县| 杭锦后旗| 司法| 年辖:市辖区| 周口市| 玉溪市| 佳木斯市| 顺昌县| 新余市| 岑巩县| 绩溪县| 招远市| 夏邑县|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