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全國文化中心建設2023年度十件大事”發布

2024-09-20 19:14: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本報北京9月19日訊(記者姜天驕)2024北京文化論壇9月19日正式開幕。開幕式上,“全國文化中心建設2023年度十件大事”正式發布。

  1、首都文化界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

  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首都文化界迅速行動,宣傳報道濃墨重彩,文藝創作精品頻出,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各類媒體統籌最優資源、最強力量開展主題宣傳,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人心。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取得新的突破,一批創新舉措相繼出臺,一批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彰顯了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的使命擔當。

  2、七根流失石柱文物回歸圓明園

  縱然風雨幾多時,歸途漫漫終有期。2023年10月,歷經160余年輾轉,7根圓明園西洋樓漢白玉石柱漂洋過海,終于回家。同期,圓明園十二獸首中的五首在圓明園獸首銅像特展重聚,共敘故園新章。這些國寶級的重要文物見證了圓明園的歷史滄桑,寄托著海內外中華兒女對于國運興、文化興的美好愿景。

  3、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開放

  千年運河畔,文化風景新。2023年12月,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北京再添文化新地標。覽運河文化古今同輝、見“未來之城”生機勃發,“文化糧倉”“森林書苑”“運河之舟”進一步滿足市民多樣化文化需求,成為北京這座千年古都又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4、“我與地壇”等書市書展閃亮“書香京城”

  開卷閱讀皆有益,書香文韻潤京城。2023年,闊別十年的“我與地壇”北京書市重啟,首次推出“舊書新知”活動。第二十九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暨第二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節、第十三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盛典等一系列線下書市書展相繼推出,掀起全民閱讀熱潮,濃郁了北京的書香氛圍,彰顯了首都的文化力量。

  5、中國考古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溯文明起源,顯大國風范。2023年9月,我國首家呈現中華文明淵源序列最完整的國家級考古博物館——中國考古博物館向公眾開放。該博物館展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最突出,推出夏商周展品最集中、最典型,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形成發展歷程,成為北京中軸線上的“歷史文化客廳”和展示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

  6、“演藝之都”建設精彩開局

  大戲看北京,精彩不落幕。2023年1月,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打造“演藝之都”。全年共舉辦營業性演出近5萬場,觀眾1138.5萬人次,票房收入23.04億元,均創歷史新高。經典劇目魅力不減,新創作品好評如潮,海外劇目接踵而至,聽演唱會、嗨音樂節、逛演藝新空間成為京城時尚。全年演出盛況空前,文旅消費熱潮涌動,演藝之都開局之年成果豐碩。

  7、北京市創建“北京大視聽”品牌

  視聽涌京華,大幕映萬家。2023年,“北京大視聽”精品頻出,全年推出作品412部集。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紀錄片《一路百年》、網絡劇《繁城之下》、網絡綜藝《登場了!北京中軸線》等一系列優秀京產劇作品活躍在電視熒屏與網絡平臺,中國·北京電視劇盛典、中國紀錄片大會、首屆中國(北京)動畫周、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等系列活動成功舉辦,以京產影視創新魅力引領國產影視行業方向。

  8、創新實施“‘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

  青春有你更精彩,“京”彩有你更青春。2023年,北京市創新實施“‘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推動高校人才培養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雙向賦能。全年累計舉辦各類活動1000余場次,覆蓋16所高校20余萬人次,線上傳播量達4億次。理論文化名家走進高校,經典文藝佳作走近學生,高校學子登上文藝殿堂,講述紅色故事、開展文物研究、參與志愿服務、獻策文化園區,開創了文化育人的新格局。

  9、新工體煥新亮相

  碗形看臺會舊友,迎賓雕塑喜迎賓。作為新中國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工人體育場,裝載了《亞洲雄風》的激蕩回響,凝聚著北京的城市記憶。2023年4月,新工體在歷經兩年多的改造復建后整體亮相,成為全國首批、北京首座國際標準專業足球場,為首都再添一座地標性、智慧型商旅文體綜合體。新工體硬件升級、情懷依舊。

  10、八達嶺夜長城首次在春節期間開放

  金龍璀璨耀群山,點亮紅火中國年。2023年,八達嶺夜長城首次在春節期間開放,“茶馬互市”雕塑、“不到長城非好漢”文化墻、“幸福樹”等解鎖中外游客全新夜游體驗。從“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八達嶺夜長城有效激發了夜經濟活力,高質量推動文物保護、文化傳承、旅游發展三位一體的長城文化帶建設。


編輯:吳明富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文山县| 峨眉山市| 疏勒县| 湘潭县| 绵阳市| 盐池县| 都江堰市| 桐柏县| 屏东县| 南靖县| 乌兰县| 宝坻区| 枞阳县| 广水市| 黄大仙区| 株洲市| 泰安市| 栖霞市| 镇安县| 德安县| 乐安县| 衢州市| 永宁县| 涪陵区| 勃利县| 治县。| 松滋市| 墨脱县| 交口县| 古浪县| 肥城市| 廉江市| 瑞安市| 星座| 长乐市| 芜湖市| 聂拉木县| 鄯善县| 孟州市|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