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方戲曲劇種吉安采茶戲,源于宋、起于明、成于清,它以吉安民歌、山歌和民間舞蹈等為基礎,融合其他戲曲形式傳承至今。2021年,吉安采茶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拓展項目名錄。
02:45
又到開學季,吉安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也迎來了2024級戲曲表演專業新生。這是吉安市“采茶班”中斷辦學7年后,重新恢復招生,他們畢業后將成為吉安各地采茶戲劇團的演員。

吉安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4級戲曲表演專業新生 李甜:因為從小就喜歡戲曲表演,渴望著通過專業的學習來掌握這門技藝,將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吉安采茶戲是一種民間小戲,表演載歌載舞、語言詼諧風趣、唱腔通俗易懂,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風情。在吉安永豐縣恩江古城,每周都會在這里的古戲臺定期演出吉安采茶戲的經典劇目。當晚演出的經典劇目——《釣拐》就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欣賞。

觀眾 鐘濟根:小時候非常喜歡采茶戲,經常搬小凳子到村里面看采茶戲演出。看到精彩的采茶戲演出,感覺回到了小時候。
吉安采茶戲在繼承傳統戲曲韻味的基礎上,一直在不斷借鑒、融合中創新發展。2023年底,歷經3年精心創排的大型現代吉安采茶戲《有鹽同咸》進行首演,之后陸續在北京、南昌、東莞等地上演。演出集合了吉安采茶戲中青年甚至“00”后多位傳承人,接力展現這個地方劇種的藝術魅力。

每年,吉安的采茶戲院團要演出1800多場,包括傳統戲曲和新創作的現代小戲。此外,吉安市還開展了“戲曲進校園”“小小戲曲傳承人”公益培訓課等活動,讓戲曲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