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今天(9月5日)上午舉行。參加峰會報道的外國記者如何看待中非關系和中非各領域合作,他們對本屆峰會以及中非合作的愿景又有哪些期待?來看記者報道↓↓↓
在非洲記者看來,下面的幾個關鍵詞是他們對中非關系的描述。

南非獨立媒體每日新聞編輯 阿揚達?姆德盧利:我認為中國與非洲的合作有幾個關鍵詞,就是共同的愿景、發展、現代化和和平。我們與中國合作,向世界其他地區傳達一個信息:和平共處比對立對抗更有益。

塞舌爾廣播公司記者 佛朗克:友誼、相互尊重、共同進步和美好的愿景,我愿意用這幾個詞來定義中非關系。

肯尼亞《人民報》記者 勞凌斯:說到中非合作,我愿意用“共贏”這個詞來描述。中非基建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陸,不僅提升了互聯互通的水平,還給非洲人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助力非洲經濟高速發展。中非合作給雙方都帶來了商業機會,我們看到很多在非洲銷售的商品來自中國。同時,很多非洲的農產品也銷往中國。像我們肯尼亞的茶和咖啡在中國就很受歡迎。
在許多記者眼中,從基建合作到能力建設,從減貧到綠色發展,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改善,受到非洲國家和人民的真心歡迎。

佛得角廣播電視臺記者 若昂·克里斯桑特·德·皮納:當我們談論中國時,我們會想到發展和合作。我們兩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這種關系是平等互利的。我們在多領域都有著密切的合作,從基礎設施、高等教育、醫療衛生,擴大到了近年來的數字經濟等方面。我們也在加強共同應對如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的合作。這次論壇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期待中非能在更高層次,更多領域展開合作。

盧旺達時間網記者 西奧菲爾:通過教育領域的合作,如今一些盧旺達的學生可以來到中國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梢栽谥袊鴮W到很多寶貴的知識和技能,這對盧旺達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盧旺達和中國開展了多領域的合作,包括農業、基礎設施等領域。中國正在盧旺達南部省份推廣菌草種植技術。這項技術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戶的溫飽問題,還能幫助他們發家致富??梢哉f,這項中國技術改變了盧旺達的命運。我們兩國應該繼續攜手合作,共建中非命運共同體。

岡比亞國家電視臺記者 紹依:中非之間的合作是互利共贏,建立在尊重、互惠、友誼、相互理解的基礎之上。中國對于非洲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伙伴,中非之間的合作具有戰略性意義,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得益于同中國的合作,岡比亞獲得了更多發展機會,中非合作的顯著成果,使我們的人民受益匪淺。
多位接受總臺采訪的外國媒體記者表達了對峰會舉行和中非進一步加強合作的期待。

南非獨立媒體每日新聞編輯 阿揚達·姆德盧利:就在本屆論壇前這幾天,南非和中國簽署了新的合作協議,涵蓋了科技、農業、人居環境等領域。中國與非洲的合作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今年峰會的主題是攜手推進現代化,中國正在引領廣泛的工業化和現代化,而非洲也正在前進。非洲與中國這一世界領先的全球經濟體之一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我們的未來將在這種合作中受益。

肯尼亞《人民報》記者 勞凌斯:這次峰會來得恰如其時。我們希望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中國正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非洲也正朝著非盟《2063年議程》描繪的美好愿景前行。我希望不久的將來,非洲將成為今天的中國。

烏干達《新愿景報》記者 拜爾 阿德里安:我們相信,中非之間的兄弟情誼、合作關系將持續成長。中非合作論壇一次又一次地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我們看到更多的合作機會即將到來,中國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中國。我們需要彼此。

布基納法索《公民日報》社記者 瑪戴熱:在走向現代化的路上,非洲國家需要尋求屬于自己的路徑。中國式現代化的模式值得我們借鑒,而中非合作也有助于我們在現代化道路上攜手前行。

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記者 伊莎拉·迪茲:我們對此次峰會很感興趣,我們想通過峰會更多地了解中非合作給雙方帶來的務實成果。這對中國和拉丁美洲的合作也會有所啟發。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因此我們期待與中國對話,加強合作,發出全球南方的共同聲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