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呼和浩特9月4日訊 (記者 楊淼) “我們社區共有18個小區,48棟居民住宅樓,2732戶居民,是一個容納了漢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等11個民族在內的多民族聚居的社區。” 清泉街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武荷香向記者介紹。

清泉街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淼/攝
9月3日,“石榴花開·籽籽同心”網絡主題活動內蒙古站在呼和浩特啟動,記者一行來到了呼和浩特市清泉街社區,見到了在社區工作了46年的武荷香主任,在她的描述中,不難感受到這個小社區里和諧、互助、團結的生活氛圍。
守望相助
社區連著千家萬戶,多民族社區是各民族和諧聚居的生動縮影。如何把社區打造成為各族群眾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呢?

居民代表金福姬接受媒體采訪。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淼/攝
73歲的金福姬是朝鮮族,在清泉街社區生活了21年。她說:“我自從來到這個社區,無論在生活、安全、衛生等各個方面都讓我感到無比幸福。”她介紹說,“過去,我家生活有困難。社區得知后,幫助我們在小區開了一家朝鮮族餐廳,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的生活問題。”

武荷香主任接受媒體采訪。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淼/攝
武荷香表示:“清泉街社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多元融合的城市民族工作模式,著力構建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使各族群眾在社區和睦共處、守望相助。”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