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長征路上學黨史|從“紅軍街”到“致富路”,寧化熱土邁向新征途

2024-09-02 10:49:37  來源:

image.png

  中新網寧化9月1日電(劉越)在淮土鎮鳳凰山村主干道上,記者差點跟一支喜氣洋洋的隊伍撞了個滿懷。

  執紅扇、挑紅擔、穿著紅衣奏喜樂,新郎官滿面紅光,踏過寬闊的水泥路,去往新娘家接親。

  鳳凰山村中,一支接親隊伍喜氣洋洋。劉越 攝

  這條路,紅軍曾走過。長征途中晝夜行軍,土路狹小而泥濘,連馬都騎不了;這條路,鳳凰山村的村民也曾走過。赤腳挑著自家養的雞、種的菜,披星戴月地往大集趕,只為賺個辛苦錢。

  鳳凰山村中,主干道寬闊平整。劉越 攝

  而現在,指指對面山頭上尤為醒目的軍號雕塑,當地村民笑瞇瞇地對記者說:“游客從那邊山頂上下來,沿著這條路去往紅軍街、紅軍井、五通廟,很熱鬧咧!”

  從行軍到接親,從謀生到游玩,大道寬又闊,見證紅色熱土美好變遷。而在鳳凰山村里,有故事的路,遠不止這一條。

  “路越寬,人越好走”

  在大巴車沿著搖曳的粉荷與稻浪轉了好幾圈后,8月31日,“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路上學黨史”福建線采訪團的成員們抵達了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淮土鎮鳳凰山村。

  放眼望去,良田美池,碧樹繁花,阡陌交通,屋舍儼然,長征主題壁畫、標語隨處可見。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條長達千米的“紅軍街”。

  該街道名字頗有來歷。寧化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中央紅軍長征4個起點縣之一,6600多名寧化子弟兵參加長征。自1929年3月到1934年10月,陸續有紅軍隊伍進駐寧化鳳凰山。

  鳳凰山村中的紅軍街街口。劉越 攝

  本著“不隨意打擾百姓生活”的原則,紅軍戰士們大多借住在祠堂、香火廳等地,但由于人數眾多,實在無法承載,鳳凰山的百姓紛紛拆下自家門板,借出稻草給紅軍墊睡,沿街屋檐下滿滿當當睡著的都是紅軍戰士,因而得名“紅軍街”。

  沿著長街漫步,紅色主題文創館、紅色主題民宿、特色小吃、農產品、伴手禮……小小一條紅軍街上,各類店鋪令人目不暇接。今年52歲的村民孫喜民回憶,以前這條街很破爛,走路、做生意都不方便。“住在街道兩旁的人很少,大多是老人。有的房子門板上破了個洞,還會有老鼠和貓鉆來鉆去。”

  鳳凰山村中的紅軍街。劉越 攝

  在他的童年記憶里,赤著腳的村民們或推著板車,或挑著擔子,在那條鵝卵石鋪就的破敗小路上討生活。這兩年,紅軍街被翻修、開發、利用起來,打造成為一個旅游景點。

  在政府號召下,他在此地經營起一家干貨鋪來,主要銷售花生、山茶油、梅干菜等農產品。不僅自產自銷,還幫助其他村民代銷,增加收入。他提到,隨著紅色旅游的興起,村里的農產品受到外地游客的青睞,尤其是來自上海等地的游客。

  店主孫喜民向記者介紹農產品。劉越 攝

  昔日的紅軍街,成了當今的“致富路”,交錯織就出孫喜民的好日子:木板車、自行車、摩托車、四輪車,交通工具不斷迭代升級。今年,他還響應國家號召,購買了一輛新能源電車。

  孫喜民感嘆道:跟著時代走,路越寬,人越好走!

  吃上紅色“旅游飯” 鳳凰山村喜迎致富新圖景

  “跟著時代走”,這句樸實的道理,也讓鳳凰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興鋼深有同感。

  曾經的鳳凰山村,人多地少,村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4畝,土地不算肥沃,發展困難。好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鳳凰山村踏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2019年,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寧化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核心展示園(淮土)建設項目落地鳳凰山村。以此為契機,該村加快推進紅色遺址的保護修繕,實施紅軍街歷史風貌修復,新建了鞠旅陳師廣場、情憶園廣場、游客服務中心等。

  鳳凰山村村貌。劉越 攝

  村內文旅業態不斷豐富的同時,村民們逐漸吃上了“旅游飯”,民宿、餐飲、銷售等渠道不僅實現村民增收,還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

  “隨著核心展示園的建成,鳳凰山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游客紛至沓來,不僅帶動了當地土特產如米酒、薏米、豆角干等的熱銷,還顯著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王興鋼介紹,2023年,該村年游客量達到了6萬人次,實現了村民收入與村集體經濟的雙增收。

  鳳凰山村內,有村民在晾曬辣椒。劉越 攝

  今年58歲的王興楷在村中經營著一家特產店。自開業以來,他的店鋪形成了穩定的回頭客群體。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王興楷成功將花生、薏米等當地特產推向市場,甚至吸引了外地商家的大批量采購。

  “現在的村子變得更加漂亮,環境得到了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也日趨完善,為村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在外工作的村民孫靈麗,也驚訝于家鄉發展的迅猛。王興鋼透露,在村集體經濟增長的同時,鳳凰山村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和改善。通過發展文旅經濟和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村集體有了更多資金來反哺村民,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解決醫保問題。

  鳳凰山村村內,兩位老人在納涼閑聊。劉越 攝

  “街上的這些村民看到我們村干部時,臉上都是笑嘻嘻的。為什么?他東西好賣了,腰包鼓起來了,人居環境變好了。”

  從昔日“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落后村,一躍成為新時代的新農村,鳳凰山村的蝶變,離不開寧化縣打好紅色文旅牌的方針路線。

  為老區振興注入強大“紅色力量”

  紅色,是寧化的鮮明底色。

  寧化是長征出發地,是中央蘇區重點縣。蘇區時期,全縣13萬人口中就有1.6萬余人參加紅軍,每年為中央蘇區政府和紅軍籌集大量錢款、被裝,被譽為“擴紅模范區”。長征時期,6600多名寧化子弟兵參加長征,到達陜北時僅剩58人,建國后僅存37人,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重大貢獻。

  從失而復得的《軍用號譜》,到王氏一門四忠烈的感人事跡,從曾擔任反“圍剿”斗爭關鍵陣地的河龍鄉紅軍兵站舊址,再到拓展紅色文化內涵的淮陽村劉氏家廟……光輝的歷史,造就了寧化縣內豐富的革命遺址與紅色故事。

  淮陽村劉氏家廟。劉越 攝

  近年來,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寧化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發展的理念,打造紅色精品旅游線路,積極推介縣革命紀念園、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陳塘村紅軍第四醫院舊址群等多個紅色旅游景點,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參觀、打卡,為老區振興注入強大“紅色力量”。

  據寧化縣長征出發地遺址保護中心主任邱明華介紹,近年來,寧化持續深挖紅色文化內涵,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抓手,爭取了3825萬元文物保護專項資金,修繕30處革命文物,建設了一批教育基地。

  寧化縣長征教育基地內,一組戰斗中的紅軍雕像。劉越 攝

  “比如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這是我們寧化縣的一個標志性項目,從2021建成以來,已接待觀眾將近80萬人次,影響力、輻射力還是很大的。”

  紅色旅游如火如荼,紅色培訓也發展迅猛。邱明華表示,自2021年以來,依托一批長征精神現場教學點,寧化著力發展黨政級干部教育培訓,目前已有110個中央、省、市機關和單位系統到寧化建立黨性教育培訓基地,共舉辦培訓班一千余期、培訓學員12萬余人次。而這塊閃亮的“紅色品牌”,將來必將賦能寧化相關產業,推動經濟長遠發展。

  “紅文化”蝶變“金名片”,“紅色村”飛出“金鳳凰”。一條紅軍街,助力老區人民增收;一條致富路,繪下紅色熱土新貌。紅軍戰士穿著草鞋走過的寧化,如今正大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編輯:孫建勝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溧阳市| 阳春市| 英山县| 新郑市| 湟中县| 连城县| 义马市| 大英县| 秦安县| 西和县| 嘉禾县| 马龙县| 清原| 三穗县| 东方市| 游戏| 石渠县| 彭阳县| 上虞市| 毕节市| 建昌县| 兖州市| 当雄县| 正阳县| 铅山县| 吉木乃县| 托克逊县| 九寨沟县| 古丈县| 娄底市| 云阳县| 太白县| 建德市| 津南区| 无为县| 浮梁县| 新野县| 荥阳市| 桂东县|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