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聯動,共赴紅色之旅
在全國中小學迎來開學之際,隨著“貴州教育大講堂”秋季學期開學第一課特別節目《長征精神之美》的播出,一場跨越時空的紅色教育盛宴在全國中小學生中進行。開學第一課上,貴州、江西、陜西三省聯動,一起回望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共同感受偉大的長征精神。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和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由貴州發起倡議,江西、陜西積極響應,三省師生以“長征精神”為主線,同上開學第一課,共同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






貴州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鄒聯克說:“三地連心,共頌長征,進一步加強對廣大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牢記‘新長征、再出發’的歷史責任,不僅是對偉大長征的回顧與致敬,更是用創新思維深入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生動實踐,激勵廣大師生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長征故事,歷久彌新
《長征精神之美》分為建政預演、突圍出征、偉大轉折、勝利會師、新的出發五個篇章,邀請貴州、江西、陜西三地紅軍小學教師、學生作為講述人,選取十七棵松、繡球草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吳起會師等片段,帶領廣大師生牢記長征故事,傳承長征精神。
吃水不忘挖井人、哈達鋪的一張報紙、榜羅鎮的一口鐵缸等紅色故事流傳至今;
遵義會議、瑞金葉坪革命舊址、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等紅色遺址遍布神舟;
這些紅色遺址舊址、紅色故事,承載著豐厚的革命歷史、生動的革命事跡、寶貴的革命精神和優良的革命傳統,為黨的事業發展壯大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是中華兒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更是各地學生們奮進新征程的動力源泉。












江西省瑞金市紅軍小學學生說:“漫漫長征路,是用忠誠與生命鋪就而成?!督鹕~鉤》里的老班長,《豐碑》中倒下的軍需處長,《飛奪瀘定橋》上的二十二名勇士……這些代代相傳的長征故事,不但印在課本里,更銘刻在我們的腦海里,讓我們在感動和敬仰之中,更加懂得飲水思源?!?/p>
陜西省延安大學學生說:“90載光陰荏苒,長征的一個個細節在歷史長河中未有褪色而愈發鮮明。那一張張英氣勃勃堅毅自信的鮮活面孔,那一曲曲可歌可泣豪情萬丈的英雄贊歌,將永遠被人們所銘記。偉大的長征精神,激勵著我們走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行?!?/p>
貴州遵義仁懷紅軍中學學生說:“長征,永不屈服、永不言退、永遠前進?;赝L征,我們才會更加了解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什么是凝聚力,什么是正義而偉大的事業,什么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英雄主義?!?/p>

多元互動,沉浸體驗
除了三省聯動同上開學第一課,《長征精神之美》還運用AI虛擬交互、全維度機械運動,虛擬現實技術以及三維聲場等前沿科技,數字化全景重現了壯麗的長征之路。
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副教授周雅頌說:“先進的技術在此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青少年們不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長征的艱險,還能深刻體會到其中蘊含的堅韌與勇氣。通過這場教育活動,孩子們不僅看到了歷史的真實面貌,更在心靈深處激發了賡續紅色血脈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堅定的理想信念。這樣的跨省聯動教育活動,不僅是一次紅色教育的生動實踐,也是對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洗禮。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更多青少年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愛,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長征精神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強大動力。”
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國際文化和社會思想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周睿鳴說:“長征是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是一代代中小學生耳熟能詳的必修課。《長征精神之美》運用互聯網和智能技術提供的流行數字敘事,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打造了頗具新意的數字長征組歌,讓時代新人以他們熟悉的講故事的方式回望來時路,體悟篳路藍縷的革命歷程,珍惜當下、啟迪未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