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中國新能源汽車運輸船從德國啟程返航。此前,這艘船向西班牙、英國、荷蘭、德國等地運送數千輛新能源汽車,滿足當地市場日益擴大的需求。中國相關車企告訴《國際銳評》,未來三年他們還將投放6至7艘這樣的滾裝船,幫助更多中國綠色產品“出海”,推動當地新能源產業發展。
這是中國優質產能造福世界的一個縮影。中國官方29日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用大量數據和鮮活案例,展示了近十年來中國能源轉型成就,以及為全球綠色發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的重要貢獻。

當前,全球面臨著維護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同時也迎來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共同機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清潔能源發展進入快車道。比如最近十年來,中國全社會用電增量中,有一半以上是新增清潔能源發電;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裝機在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6%……國際能源署在《2023年可再生能源》報告中指出,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跑者,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大規模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能源的含“綠”量不斷提升,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降低了全球能源轉型成本,也為全球綠色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生產出的高質量、高效能、高性價比新能源產品,給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統計顯示,2014年至2023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國的貢獻率為45.2%。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指出,過去10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于中國的貢獻。
同時,中國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深化清潔能源國際合作創造了新機遇。近期,通用電氣、西門子等跨國公司在中國能源投資規模穩步增加,法國電力集團海上風電項目、上海特斯拉電動汽車制造項目、南京LG新能源電池項目等外資項目相繼在中國落地。中國積極促進能源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讓外資企業更好地共享中國能源轉型紅利,也推動了全球綠色低碳發展。

更重要的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僅承諾用全球歷史最短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還持續助力世界減排、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助力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8.1億噸。有分析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壓艙石”。
中國為什么“能”?這離不開多種因素的加持。得益于持續的技術創新、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充分的市場競爭、超大規模市場,中國在加快自身新能源發展的同時,實實在在推動了世界能源轉型。中國動力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向《國際銳評》談到,創新是他們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通過技術開放,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加快應對氣候變化步伐”。
中國用自己發展的事實證明,世界需要的不是綠色壁壘,而是攜手推動綠色轉型。中國推進能源轉型,不是別人要求的,而是自己主動要做的,因為這順應了全球能源發展大勢,符合中國高質量發展要求,也切中了世界所需,體現了大國擔當。可以預見,在中國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能源的含“綠”量將不斷提升,為全球綠色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注入更多“中國動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