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8月9日拍攝的17公里水渠一角。新華社記者 伍岳 攝
新華社科倫坡8月27日電 通訊|一渠清水潤民心——探訪中企承建的斯里蘭卡水渠項目
新華社記者陳冬書 伍岳
8月,正午的烈日炙烤著大地,斯里蘭卡中部地區加萊韋勒鎮豐盈的河水已縮成幾個小淺灘,數十只白鷺在水洼里徘徊。
然而就在不遠處,汩汩清水正沿著4米多寬、2米多深的明渠流入農田進行灌溉。

這是8月9日拍攝的17公里水渠。新華社記者 陳冬書 攝
為解決部分地區旱季嚴重缺水問題,斯里蘭卡政府制訂了馬哈韋利水安全投資計劃,希望將斯里蘭卡西南部豐富的水資源引入相對缺水的中部、北部和東部地區,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斯里蘭卡中部17公里水渠項目成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年5月,這個項目主體完工,水渠覆蓋加萊韋勒鎮周邊的10個村莊,可灌溉農田近400公頃。

這是8月9日拍攝的當地旱季干涸的河床。新華社記者 伍岳 攝
“以往一到旱季,我們只能靠深井水灌溉田地。現在有了中國修建的水渠,水稻有望從每年一季變成兩季,還能再多種一季蔬菜,生活更有盼頭了!”年近六旬的加萊韋勒鎮阿盧特韋沃村村民庫拉塞卡拉說。
修水渠并非“水到渠成”。自2018年年底開工以來,項目經歷了眾多挑戰。項目經理郭秉奎回憶,由于斯里蘭卡政府規劃的水渠主線穿越居民區,基礎設施眾多,施工過程面臨重重困難。

這是8月9日拍攝的當地旱季干涸的河床。新華社記者 陳冬書 攝
郭秉奎說:“有一段水渠臨近學校,我們只能找時間施工,并最大程度減輕振動,降低噪音,在不打擾學校正常教學的情況下修完這段水渠。”

這是8月9日在斯里蘭卡加萊韋勒拍攝的未被修繕的水渠。新華社記者 陳冬書 攝
中國建筑斯里蘭卡分公司負責人劉兵全介紹,這個項目一直將工程建設與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為當地提供了600余個就業崗位,并實施“魯班工匠計劃”,為當地培訓技術工人80余名。
中方的真誠和尊重換來了當地民眾的信任。“中國朋友施工完成后,都會把道路復原并綠化,或為村莊進行其他修繕,造福村民,所以我愿盡我所能,帶動周邊村鎮村民,為中國朋友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配合。”阿盧特韋沃村農業協會主席維杰孔說。
對許多當地人來說,水渠還帶來了新的生活樂趣。傍晚時分,24歲的穆罕默德·努爾沙德下班歸來,迫不及待地跑到水渠邊與朋友游玩。他說:“這條水渠造福了鎮上的農業生產,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

8月9日,當地民眾在17公里水渠中嬉戲、洗滌衣物。新華社記者 伍岳 攝

8月9日,當地民眾在17公里水渠中嬉戲。新華社記者 伍岳 攝

這是8月9日拍攝的17公里水渠。新華社記者 伍岳 攝
戲水、散步……日頭不那么曬的時候,水渠邊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