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三伏天”里,全國多地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最大電力負荷快速攀升,多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風電、光電等新能源的發電裝機規模首次超過煤電,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在今年迎峰度夏的電力保供“攻堅戰”中,正在加速構建中的新型電力系統打出了保供“組合拳”。
新能源+新型儲能
新型電力系統組合比重不斷攀升
江蘇如東縣擁有亞洲最大的風電集群,海上風電裝機容量483萬千瓦,占江蘇省的41%。迎峰度夏保供電,海上的一個個“大風車”,源源不斷地把“綠電”輸送給千家萬戶。
迎峰度夏的關鍵時刻,不光需要發更多的電,還要確保電力更高效傳輸。江蘇如東縣擁有我國首座海上風電柔性直流換流站,是目前世界容量最大、電壓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長的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風電不同于常規電源,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的特點,要想讓風電“物盡其用”,就離不開儲能電站這個“黃金搭檔”:在用電低谷時,把多余的風電儲存起來,等到電網用電高峰時,再向電網放電。

江蘇省如東縣發改委總工程師 周華:今年,如東縣全縣累計約有55萬千瓦裝機的新型儲能并入國家電網。迎峰度夏期間,三大儲能項目按照最大極限值計算,每天可向電網提供220萬度電,大約可滿足22萬居民一天的用電需求。

在距離江蘇如東縣1500公里的山城重慶,“三伏天”里如約開啟了“火爐”模式。不過在這個夏季,一排排光伏板撐起了酷暑里的清涼。在重慶銅梁高新區,一家企業的廠區安裝了3600多片光伏板和7臺儲能設備,產生的綠色電能不僅可滿足自身生產需要,富余電能還可以通過變壓器升壓后,返送到電網。

為了更好地消納光電,重慶銅梁高新區打造了“新能源+儲能”“分布式能源+儲能”“農村微電網”等多元化應用場景。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約1.28億千瓦,占新增發電總裝機的84%;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約占全部發電量的35.1%;與此同時,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穩步增長、調度運用不斷增強?!靶履茉?新型儲能”,作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新角色,在電力保供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