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說文解字》曰:“處,止也。”“處”的本義是“止息、停留”,處暑的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天氣到了尾聲。
處暑過后,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增大,白天氣溫仍較高。暑熱消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并不是暑氣下降馬上就涼爽,真正開始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除了反映天氣變化,處暑也是爭分奪秒的農忙時節。古語有云,“處暑和田連夜變”“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廩倉”。處暑以后,農作物即將進入成熟期,對于農民伯伯來說,收割莊稼、加工收藏都是這一時節的重要工作。
此外,處暑也是漁業即將迎來豐收的時節。處暑過后,各個海區將陸續結束長達三四個月的休漁期,沿海地區將會舉行隆重的“開漁節”,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在浙江舟山,開漁節當天,漁民們將會唱響“海洋號子”,在一片片歡呼聲中,揚帆起航,滿懷喜悅與敬畏,接受海洋的饋贈。
這里提到的“海洋號子”,又稱舟山漁民號子,是浙江舟山各島漁民、船工世代相傳的民間口頭音樂,以歌唱海洋勞作為主要內容。
千百年來,淳樸的舟山漁民以耕海牧漁為主要生產方式。在現代漁業發達之前,捕魚的主要工具是木帆船,操作全靠雙手,船上作業尤為繁重。漁民(船工)們為了配合默契,調節情緒,以喊號子的形式發出口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豐富的號子。

經過世代積累傳承,舟山漁民號子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海洋民歌體系。它韻律雄壯、樸實、生動,將漁民勇敢無畏的形象和樂觀豪邁的精神,真真切切、完完整整地表達了出來。
作為我國民族音樂藝壇中一朵具有獨特風格的鮮花,舟山漁民號子也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一筆寶貴財富。2008年6月,舟山漁民號子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處暑過后,隨著一聲聲號子唱響,一條條漁船帶著豐收的愿望駛向大海。一網又一網,在一片片碧海潮聲里,那些面朝大海的日日夜夜,多少舟山海島上的豐饒故事,就在這陣陣歌聲里與聽者述說。

新的一年,根據不同節氣的主題風格,中國藍新聞還將不斷更新二十四節氣的“客戶端皮膚”。已經擁有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數字徽章的用戶,可在底部導航欄“我的”—“我的主題”中獲取并查看到新版的“處暑”節氣皮膚,讓客戶端清新“換裝”,開啟“處暑”模式。還未擁有數字徽章的用戶,可前往【數字徽章】版塊兌換,先到先得哦!(點擊領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