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復興大街滹沱河特大橋在藍天白云和清水碧波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靚麗。
觸摸城市發展建設的脈搏,縱覽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幅幅記載著非凡“城跡”的壯美畫卷氣勢如虹。
——中央綠色體育公園、“城市客廳”等一個個獨具匠心的項目加快推進,高鐵片區的宏偉藍圖正變為美好現實;
——復興大街和北三環市政化改造、勝利大街貫通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的完工,內暢外聯、轉換高效、區間融合的城市路網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高水平規劃、高質量建設的十里尹村、高柱等城中村改造項目陸續建成投用,一批批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持續推進,城市發展中的短板得到補齊,城市變得更加宜居宜業;
…………
這些清晰可見、市民感受深刻的變化,折射出石家莊市在推進城市更新中邁出的堅實步伐。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石家莊市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堅持在二環內做“減法”、在二環外做“乘法”,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全力推進“6+2+2”等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建設,不僅讓基礎設施和老舊建筑“改頭換面”,更讓這座城市煥發出勃勃生機,推動石家莊市向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闊步邁進,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看片區——
強力推進建設 提升城市品質
城市更新,既是城市的蝶變之路,更是群眾的幸福之路。
我市將六大片區建設作為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強力推進,不斷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推動省會形象品質全面提升。

市民在高鐵片區中央綠色體育公園休閑健身,感受城市更新帶來的新生活。
“現在,每星期我都會跟朋友約在網球館打球。這里運動設施齊全,功能完善,體驗感超棒!”正在高鐵片區中央綠色體育公園健身的市民何川說,過去這片區域到處都是私搭亂建,環境臟亂,現在不僅建設了高標準的中央綠色體育公園,環境優美了,路也順暢了。
以石家莊火車站為核心的高鐵片區,北至東平路、南至倉盛路、東至建設大街、西至濱河街,總占地面積11925畝,規劃建設我市“城市客廳”,打造集交通樞紐、商業商務、文化旅游、生態居住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片區,由商務核心區、青年創業園、商業聚集區3部分組成。
目前,占地面積435畝的中央綠色體育公園、5座地下智慧停車場,以及多條市政道路等已建設完成,“城市客廳”、超高層地標建筑、綜合管廊,以及東三教街等道路工程,正在按照計劃有序推進中。

正在加緊建設的石家莊市和平東路片區。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加快推進高鐵片區、太平河片區建設,率先突破、早出形象,扎實推進留營片區、和平東路片區項目建設,龍泉湖片區、東南三環片區實現開局破題——
如今,學府路東延跨太平河橋、臥虎山公園、滹沱賓館等一個個項目已經建成投用,太平河片區的功能服務日益完善,依水而建、風景優美的太平河片區,已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打卡地,“太平活力岸、滹沱未來城”的美好愿景正變為現實。
與此同時,按照“宜商則商、宜居則居、宜路則路”原則建設的留營片區,工業遺產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和平東路片區,現代化產城融合發展的東南三環片區,定位為城市發展“后花園”的龍泉湖片區等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在石家莊市太平河片區,高品質住宅、學校、美術館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看交通——
完善道路體系 暢通城市循環
通過一系列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通“主動脈”、暢通“微循環”,讓城市道路更加高效快捷,不斷刷新人民群眾出行的“幸福指數”。

夜色下的復興大街裕華路互通立交橋格外壯觀。
全長35.4公里的復興大街和全長35.1公里的北三環市政化改造項目全線通車,有效暢通了城市的南北向和東西向交通,消除了城市“割裂”,方便了市民出行,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提升了城市形象。
從和平路駛入復興大街,眼前豁然開朗,雙向8車道的主路寬闊平坦,一路向南,10多分鐘,就可到達泊水公園。“雖然是市區道路,卻能體驗到高速公路的行駛快感,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司機師傅何利華說。
“復興大街整整拓寬了3倍,日均通行能力也由3萬輛提升至7萬輛。”石家莊交投集團所屬交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尚告訴記者,在設計和建設中,他們牢牢把握“市政化”改造的主題和內涵,統籌考慮正定古城與新區融合發展、滹沱河經濟帶等因素,科學建設主輔路、優化布局出入口,真正將復興大街與城市道路融為一體。
隨著一條條主干道的建成和規劃路的打通,現代化的交通路網體系不斷完善,城市外通內暢、轉換高效、區間融合的城市路網新格局正逐漸形成。
石衡高速作為晉冀魯三省交通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通車,實現了石家莊和衡水兩市之間40分鐘快速直達,進一步完善了石家莊周邊高速公路路網結構,強化了省會輻射帶動作用。
勝利大街貫通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全面完工通車,向北連通正定古城、太平河片區,向南銜接高鐵片區,成為城市中一條縱貫南北的風景線、活力線。
友誼大街與南二環內外連通等二環與周邊道路互聯互通工程,全面完工,進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網,提高了城市主干線通達性,解決了城市道路與外部道路聯通不暢、交通擁堵問題。
南貨場及鐵路專用線拆遷工作順利完成,南二環勝利南大街至倉興街段輔路通車,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徹底解決了南二環建成20多年來輔路存在斷頭路的歷史遺留問題,至此,全長40多公里的二環路輔路全線貫通。
三年來,我市強力開展道路打通工程,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城區道路的建設目標。今年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目前,倉盛路、新客站南地道等一批暢通區域交通的規劃路,正在加緊實施。
與此同時,軌道交通1、2、3號線等一期規劃線網已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超過70公里、貫穿東南西北的軌道交通網絡骨架;目前,4、5、6號線等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實施,未來省會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將達到140公里。
看住房——
改善住宅品質 感受城市溫度
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帶動城區舊貌煥新顏,對城中村、老舊小區、危舊住房實施改造,強力補齊城市建設中的短板,城市更加宜居宜業。
位于新華區的高柱城中村改造項目,曾經破舊低矮的民房不見了,如今,咖色與白色相間的住宅樓錯落有致、高端大氣。“我們秉承‘活力共享、低碳綠色’的設計理念,打造現代化的高品質社區,同時全面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讓周邊居民享受便利的公共服務。”石家莊城發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三年來,我市始終把城中村改造與完善城市功能有機結合,不斷提高群眾居住的舒適度、便利度和安全性,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將回遷房和商品房同品質建設的理念落到實處,優選南北通透的精品戶型,在戶型搭配上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增加小區綠化率,配建幼兒園、小學、中學等學校,健全完善周邊醫院、商業,以及地下管網、垃圾處置等設施,努力建設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在實施前太保、高柱、店上等9個城中村改造高品質示范項目基礎上,今年強力推動南高基、東營、白佛等17個城中村改造,堅持“補齊功能短板、補足生態弱項、補上設施空白”,全力打造群眾滿意的高品質社區。目前,17個城中村回遷安置區已經全面開工建設。
一項項事關社會經濟發展、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建成投用,城市面貌明顯改善,居住環境顯著提升——
針對老舊小區存在的私搭亂建、基礎設施破損、車輛進出無序等問題,我市下大力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打造“住用安全、設施完善、功能齊備、出行方便、環境整潔”的居民社區。
如今,一個個老舊小區華麗變身,一棟棟老居民樓煥發新顏,城市整體風貌直線提升。2022—2023年,我市共對1300余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今年還將改造243個,目前已全部開工。
和平路26號院、電視機廠等1975年以前危舊住房改造項目建設也在加快推進中,始終堅持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全力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提高城市整體功能和形象品質。
看環境——
打造美麗街區 扮靚城市顏值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幸福生活可感可及,一個讓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日漸清晰。
如今,在中山路與勝利大街交會處,經過中山路地道橋回填、老舊建筑修復改造、園林景觀綠化提升等一系列工程的實施,這里已經變成了一片綠意盎然、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城市核心區。

市民在正太廣場參觀游玩。
走進正太飯店,精致的玻璃花窗、復古的法式樓梯、斑駁的暗紅色地磚,觸摸這座經過歲月浸潤的建筑,恍如瞬間穿越回百年前。“在這里不僅能品嘗到精致的美食,還能感受石家莊的歷史,真是不虛此行。”正在忙著拍照打卡的年輕人趙明說。
“2022年11月完成保護修繕的正太飯店正式對外開放,以其為中心,將大石橋和解放紀念碑有機融合,既為歷史建筑注入了新生命又保留了城市記憶。”市城市更新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正太飯店的重新開放,正是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原則,推進城市更新的一個成功案例。

石鋼工業遺址公園建成后,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感受城市變遷。
三年來,在城市更新不斷加碼的同時,私搭亂建、違章建筑專項整治行動強力推進,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空間,真正實現了“還空間于城市、還綠地于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于社會”——
漫步城市街頭,“轉角遇見美”的幸福愿景,如今逐漸成為現實圖景。尋夢園、松翠園等600余個“口袋公園”鑲嵌在城市的脈絡之中,使城市許多閑置的“邊角料”重新煥發活力,讓市民家門口的幸福觸手可及。
經過改造提升的建明中路,人行道上鋪著透水磚,一幅唯美的水墨畫卷在墻壁上展開,不時出現的鏤空花窗,墻角種植的低矮景觀灌木,勾勒出一路迷人風景。我市大力開展小街小巷專項整治提升工作,讓2543條小街小巷再現“青春”,同時打造精品街道263條,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迷人的風景線。
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石美集微度假中心、石家莊工業遺址公園等一批承載城市記憶的新地標建成,在推動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同時,加快實現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轉變,讓老廠房呈現文藝范兒,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遠航。城市的巨大變化惠及每個人的生活,并為整座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展望未來,我市必將以更大的視野和手筆,推動城市更新的步伐繼續向前大踏步邁進,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譜寫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建設新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