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臺堡,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西吉縣。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方面軍在這里勝利會師。紅軍長征在寧夏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紅色記憶。
日前,記者來到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正值暑假,紀念園里參觀者絡繹不絕。
展覽館講解員介紹,紅軍在寧夏受到各族群眾的歡迎。駐扎、休整期間,紅軍戰(zhàn)士不僅把駐地院子和街頭巷尾打掃得干干凈凈,還幫助百姓挑水、掃院。
在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不遠處的“紅軍寨”,也有不少游客前來參觀。體驗式窯洞旅館、紅色主題餐廳、會師湖水上拓展區(qū)……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近期,在吳忠市同心縣紅軍西征紀念館,10歲女孩丁萱為參觀者進行了多場講解。“我是同心縣第二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學習,我成了紀念館的小小講解員。這份經歷會成為我的寶貴回憶。”
同樣熱愛講解工作的,還有66歲的退伍老兵馬希偉。他是同心縣“薪火相傳”老干部宣講團成員。多年來,他一直在紅軍西征紀念館擔任義務講解員,為參觀者講述紅軍時期的民族團結故事。每每講到動情之處,他常常眼含熱淚。
自1995年開始,固原二中的初一、高一新生,會在清明節(jié)前夕徒步從學校往返任山河烈士陵園,用這種方式緬懷先烈,至今已堅持了29年。
“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們真切地體會到信念的力量,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崇高,也更加明白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同學們在相互鼓勵中,也收獲了互助友愛的同學情誼。”固原二中教師任皓說。
近年來,寧夏用好紅色資源,深挖精神內涵,通過多種形式加強革命傳統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加快建設美麗新寧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凝聚精神力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