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江蘇、江西等地雷雨天氣頻繁,受降雨影響,高溫天氣逐漸緩和。今天,淮河以南部分地區雨勢較強,局地將現中雨或大雨,雷雨時可能伴有8級以上短時陣風,公眾需注意防雷避雨。
01:38
根據氣象衛星監測,從昨天到今天,江蘇淮河以南地區降雨頻繁,局地達中到大雨量級。未來兩天,江蘇大部仍將有分散性雷陣雨天氣。今天,江蘇大部以多云天氣為主,有分散性陣雨或雷雨。其中,淮河以南地區有中雨,局地雨勢較大,并伴有8至10級的雷暴大風。

另外,這兩天江西大部出現明顯雷雨天氣,共有114個氣象觀測站出現1小時30毫米及以上的短時強降雨過程,77個氣象觀測站出現8級及以上大風。未來兩天,江西大部的雷雨天氣依然頻繁。雷雨來臨時,局部地區將伴有強雷電、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目前,正處于雷暴高發時節,以南昌地區為例,8月平均雷暴日數在6天以上。氣象部門提醒,當地公眾關注臨近預報預警信息,盡量減少在強降水發生時外出。
如果在戶外遭遇雷電,應盡快遠離高地,迅速摘下身上攜帶的鑰匙、首飾以及眼鏡等金屬制品,躲避到室內等安全場所;
來不及回室內時,緊急避雷需雙腳并攏、雙手抱膝,頭置于兩膝之間,盡量減少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雷電主要分為云閃、地閃兩種
地閃會對人和建筑造成直接危害
眼下,我國多地正處于一年中雷暴天氣高發時期。雷電是雷暴的重要組成部分,雷暴的發生往往伴隨雷電。作為常見的天氣現象,雷電以其猛烈的破壞力被熟知。那么,雷電是如何形成的?公眾又應如何防范雷擊災害?
02:35
雷電也稱為閃電,是發生在大氣中的一種長距離、強電流、強電磁輻射自然現象。
雷電常常“出生”在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云中,云層內的各種微粒因為碰撞摩擦等因素分離積累正、負電荷,形成較為集中的正、負電荷區。按照常規擊穿機制,當云層電荷區之間的電壓達到或超過所在環境的空氣擊穿閾值,便會產生放電現象。自持放電發展就會形成閃電,產生的轟鳴聲就是雷聲,即人們常說的“電閃雷鳴”。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雷電活動。一般來講,低緯度地區的雷電活動要比高緯度地區多。我國陸地區域閃電高發區主要分布在北回歸線附近及其以南地區,包括廣東和廣西南部、海南島中北部,最密集的地區每年每平方公里大約發生31.4次閃電。而在同緯度上,地形復雜的山區發生雷電活動的頻次往往要比地形平緩的平原地區更高。
雷電主要分為云閃、地閃兩種。地閃會對人和建筑造成直接危害;而云閃主要在云內或云間發生,所以對人類的直接危害較小。

目前,最安全的辦法是雷電來臨時,躲避在室內,因為建筑物通常有接地系統和安全電路。但需注意的是,要及時關好門窗,盡量關閉各類家用電器,不接近室內裸露的金屬物,如水管、暖氣管、煤氣管等。
在戶外遭遇雷雨天氣時,注意這幾點:
不要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逗留;
不要靠近高壓電線、路燈、廣告牌;
不要在空曠地帶打傘等,應盡快尋找低洼地帶或堅固的建筑物躲避。
此外,汽車也是避雷場所之一。由于車本身是金屬框架,被雷電擊中可以直接導電到地下。需要注意的是,此時要緊閉車窗,收起天線,避免使用車載電話和電子設備。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