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團結線上情誼長

2024-08-11 19:50:59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天空瓦藍瓦藍的,白云像散去又聚攏的羊群,山林如海,雪山圣潔。還有平措大叔,他的客棧像家一樣溫暖,他的話語充滿了西藏的智慧,給了我力量。乘風破浪,一路向前!”離開林芝的魯朗小鎮前,來自湖北的王曉霏在旅行日記中寫下了這段話。

國道318線、109線,自駕的、徒步的、騎行的,甚至還有推翻斗車、滑滑板的,絡繹不絕。每天,有無數個像王曉霏一樣的游客行進在這條道路上,他們有的在路上找到了內心的寧靜,有的在路上遇見了真實的自己,有的邂逅溫暖、感受到人間真情。

70年來,川藏、青藏公路等交通大動脈四通八達,雪域高原和祖國大家庭緊密聯系在一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譜寫了一曲曲“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樂章。

蘊含深情,一首《洗衣歌》傳唱至今

美麗的拉薩河畔,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矗立,在南山蓬勃的青草綠樹映襯下顯得巍峨、莊嚴。石碑背面篇首上書:“建國之初,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增進民族團結,建設西南邊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

“是誰幫咱們修公路?是誰幫咱們架橋梁?是親人解放軍,是救星共產黨。軍民本是一家人,幫咱親人洗呀洗衣裳……”

這首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洗衣歌》,以歌、舞、戲劇表演相結合的形式,集聲、樂、情為一體,歌頌民族團結、軍民團結。

川藏、青藏公路的建設史乃至新西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軍民一家、團結奮斗的歷史。一代代官兵駐藏、護藏、建藏,傾情傾力付出,興建第一條公路、第一所學校、第一個機場、第一座電站等重要基礎設施。

在日喀則市亞東縣,次仁曲珍、德吉和普次3位藏族姐妹結伴而行,自1982年起,為詹娘舍、則里拉等6個海拔4500米以上的哨點累計送菜上百噸;在林芝市察隅縣,“老阿媽”旺秋卓瑪60多年如一日擁軍不輟,把駐地官兵當作自己的親人來照顧;在那曲市,牧民平措為了回報當地人武部幫助他脫貧,開著自己的運輸車義務參加青藏鐵路建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從無償劃撥訓練、演習、生產等用地,到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再到為隨軍家屬、子女辦理入戶手續,解決入托入學問題,點點滴滴詮釋著《洗衣歌》蘊含深情的傳承。

軍愛民、民擁軍,信軍、愛軍、擁軍成為西藏各族人民的情感認同和自覺行動。

心手相連,譜寫交往交流交融佳話

茶馬古道上著名的古鎮——碩督鎮,是川藏線上與康定、昌都齊名的三大重鎮之一。上千年來,這里流傳著各民族和睦相處、安居樂業的佳話。

在碩督鎮民族團結廣場,枝繁葉茂、共偕連理的一楊一柳兩棵大樹挺立在廣場之上。據說,這兩棵“團結樹”,是由第一對藏漢聯姻的夫妻種下的。而動人故事一直在延續。

今年42歲的邊色卓瑪,是土生土長的碩督人。2007年,她在洛隆縣的一個建筑工地打工時,結識了從四川來的泥瓦匠劉遠樹。劉遠樹喜歡喝酥油茶,一有空,就到邊色卓瑪那里討茶喝,幫她干活。一來二去,兩人便產生了情愫。

邊色卓瑪告訴記者:“因為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等差異,最初我父親并不同意我們在一起,后來他用踏實肯干的良好品質打動了老人家。”2008年,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劉遠樹和邊色卓瑪夫妻二人,一個憨實內向,一個為人爽直。邊色卓瑪主內,平時在家務農帶孩子,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條,閑暇時便到附近去打零工。劉遠樹則主外,勤快又能干,長期在外務工。心齊氣順,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

“這輩子算是嫁對人了。”邊色卓瑪笑著說。

在川藏、青藏公路沿線,這樣的民族團結故事比比皆是。

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青藏公路最高點。有“天下第一道班”之稱的國道109道班,因青藏公路而生,與青藏公路相守。70年來,一代代道班工人接力駐守云端,用生命守護天路,用善舉幫助路人,唱響大愛之歌。

近年來,青藏公路上進藏旅游、探險的人日益增多,有些人在翻山越嶺到達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埡口時精疲力竭,出現不適狀況。

109養護保通點設立的服務區,便成為唐古拉山上的“愛心驛站”。服務區提供的免費爐火、開水、氧氣、方便面,抗高原反應的葡萄糖、藥品,以及臨時住宿的床鋪等,雖然條件簡陋,卻能為遇到困難的過往司乘人員迅速補充體力、緩解高反。

這里家一樣的溫暖撫慰了無數旅人的身心。在109養護保通點會議室的墻上,掛滿了各地人們送來的、寄來的錦旗,以及道班榮獲的各種榮譽獎牌。對109養護保通點的職工來說,這些是對他們奉獻、服務過往行人的最高褒獎。

傳承精神,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青藏高原多崇山峻嶺,道路艱險。

“路修到哪里,我們就支援到哪里!”

在筑路的過程中,川、青、藏省區群眾積極參與。來自四川甘孜州的6000頭牦牛成為第一批支援物資,17000名藏族同胞為川藏公路建設揮灑了青春與熱血。回望艱辛的修建過程,有人感慨:沒有民族團結,就不可能有“兩路”建成通車。

走過70年歲月,傳承弘揚“兩路”精神,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故事不斷書寫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四川省甘孜縣的郵車駕駛員其美多吉30多年如一日,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線郵路上奔波,將來自黨中央的聲音、祖國四面八方的郵件送往雪域的各個角落。“每一個民族的命運都和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要共同經營好我們團結、穩定、和諧的家園。”這位康巴漢子用行動表達了他淳樸的心聲。

昔日川藏、青藏公路被藏族人民稱作“幸福的金橋”“吉祥的彩虹”,如今眾多“金橋”“彩虹”如格桑花般扎根、綻放。一條條進藏“天路”,為西藏增添了人氣和經濟活力。目前,西藏公路通車里程達12.33萬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1196公里。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9.3萬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均為100%。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道路沿線大批昔日貧困山村村民過上了幸福新生活。

今天的西藏,公路高等級化、鐵路網絡化、民航互聯化、郵政普遍化進程加速,一張巨大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將360多萬各族人民與祖國大家庭各兄弟民族緊密相連,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編輯:吳明富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古交市| 崇州市| 桦甸市| 礼泉县| 尖扎县| 永善县| 五常市| 岑溪市| 大田县| 瓦房店市| 保山市| 永丰县| 海盐县| 南充市| 井冈山市| 中卫市| 双柏县| 老河口市| 南康市| 黄山市| 大荔县| 屏山县| 曲阜市| 临汾市| 云龙县| 驻马店市| 资中县| 武功县| 湖口县| 拜泉县| 乐业县| 古丈县| 高州市| 翁源县| 通州区| 莱芜市| 静安区| 邢台县| 盐池县|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