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成都一對姐弟走失的新聞登上網絡熱榜,再次引發人們對暑期孩子安全的關注。據報道,這對姐弟在成都新都區走失十余天后,弟弟的遺體在50公里外的下游河道被發現,姐姐至今杳無音信……弟弟的遭遇令人痛心,期待姐姐能有奇跡發生。姐弟走失背后,“暑期安全”這個略顯沉重、又屢屢刺痛人們神經的話題,再次得到人們的關注。完成一段學業,不用去學校,睡到自然醒,暑期給予了孩子最真實的快樂。在遠離學校管理、缺少家長陪伴的暑期,織密孩子安全的防護網,讓他們平安快樂地度過假期,這是送給孩子們最好的暑期禮物。每個暑期,都是孩子安全事故高發期:溺水、交通、觸電,等等等等,關于孩子安全事故的新聞,如同一枚枚尖銳的針,不斷扎刺著人們的神經。我們甚至不愿意提起那些令人痛心和驚心的時刻:2020年7月24日,河南鄭州一名男童在小區的水池戲水,不幸觸電身亡;2023年7月16日,廣西南寧一家游泳池里,一名兒童一天內多次發生險情,幸虧都被救起;2024年8月2日,山東泰安一名兒童在山谷戲水時被河流沖走,幸虧在下游被人救起……最近發生的成都姐弟走失,姐姐7歲,弟弟3歲。事發當天上午,父母外出,由爺爺在家看護,結果姐弟在家附近玩耍后走失。梳理這些新聞可以發現,溺水觸電、走失風險、交通安全、動物傷害等,這些潛在的風險,都有可能成為假期里孩子安全的殺手。加強孩子暑期看護,守護孩子生命安全,已成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一是“失管”。孩子放假,“神獸歸山”,一時脫離了學校的監管。但許多孩子的父母需要上班工作,無暇照顧孩子。于是,一些孩子被送回老家,由年長的祖輩臨時照管;還有一些只好“關”在家里,由父母在手機上遠程管理。淘氣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當突然回到開放空間,安全風險就會陡增。如果管理不能及時跟上,種種傷害甚至安全事故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二是“失責”。即便有些孩子有大人看護,但監護人疏忽大意、顧此失彼等問題,往往又成為孩子遇險的直接原因。在多起孩子安全事故案例中,一些家長或沉迷手機,或忙于家務,照顧孩子分神,導致孩子發生始料未及的意外。三是“失序”。暑期里,孩子外出游玩、到水邊嬉戲等增多,但一些場所防護存在欠缺。比如,農村孩子愛到水庫或池塘游野泳,但許多地方少有巡護,甚至沒有危險提示;城市里部分家長騎共享單車外出,有的竟讓孩子坐在車筐里。如此種種,都增大了孩子安全的風險。可以說,監護人意識里的“幸存者偏差”、傳統放養式帶娃模式、開放空間新增的安全風險等等,共同構成了暑期孩子安全的巨大挑戰,使得暑期成為孩子安全事故的高發季。增強安全意識,提升守護孩子安全的能力,是年輕父母的必修課。在孩子安全上多花點心思,多參加一些學習培訓,多向他人取經,換來孩子更加安全,這樣的性價比值得有孩子的父母掂量。從政府層面來說,盡量多增加投入,創造更多條件,為暑期孩子的看護和健康成長提供更多便利,尤為必要。近年來,杭州、海口、成都、鄭州等多地都在嘗試推出暑托班,舉辦“工”娃成長營,種種“官方帶娃”的新探索,受到社會青睞。孩子們經常光顧的種種場所,包括旅游景點、游樂場所、戲水區域等,要細化維修保養,加大安全防護,加強安全巡查,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厚實的“安全墊”。未成年人暑期安全,是系統工程,更是責任工程。家長盡好自己責任,政府投入更多精力,社會付出更多關愛,齊心協力,共同織密安全防護網,孩子們才能平安、快樂、健康地度過暑假,為新學期更好成長打好基礎。
編輯:吳明富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