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從500米高空俯拍,這座位于陜西的露天煤礦早晨7時左右,地面上31臺無人駕駛的自卸礦卡已經開始工作。這些礦卡載重量高達220噸,每天可以運輸煤炭約5.8萬噸,這些卡車除了正常的檢修之外,幾乎不用休息,還能保證安全駕駛。而在以前,需要工作人員來駕駛礦卡來實現裝車、運輸。“無人化”技術的介入,極大保證了安全的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

“巨無霸”大礦卡 無人駕駛聰明作業
一個被各種智能化設備“武裝”起來的煤礦如何生產?


無人駕駛的重型礦卡可以自己在礦區里穿梭,可以智能識別、平穩行進,精準地來到裝卸區,停在鏟車旁邊等待裝煤。

別看駕駛室小,這輛車可是個“巨無霸”。車整體有7米多高,雖然外形看起來比較笨重,但行駛起來很靈敏。這個大車斗能裝200多噸,一輛礦卡就能頂7輛“半掛”。

無人駕駛只是這個礦井智能化的一小部分。距離地面120多米,相當于340個足球場大的采煤區基本沒什么人,取而代之的是智能鉆機、無人礦卡等設備。工作人員介紹,眼下,只需要通過一個5G專用設備,就能實現礦區所有設備的監測和控制。

開采出的煤需要在煤炭處理廠進行破碎、分類、轉運,這些流程也都實現了智能化。

采煤場智能的背后,靠的是“智慧大腦”來統一調度。生產指揮中心的3塊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采、裝、運、卸、排各個環節的畫面,只需要兩名調度員,就能指揮全流程作業。

在智能化技術的加持下,這里已經成為國內首個能在復雜地質條件下規模化應用無人駕駛的大型露天煤礦,無人駕駛生產作業里程超過34萬公里。

目前,像這樣的智能煤礦,我國已建成了超過570個。如今,智能化生產出來的煤炭產能有19.4億噸,占了全國煤炭總產能的40%左右。傳統煤炭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的發展之路。
數字經濟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近年來,我國5G技術領跑全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在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中上榜總數連續多年穩居首位。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眾多工業企業正加快數字轉型的步伐。

在山東濟南,一家計算機智能制造工廠,智能機器人正快速準確地安裝各個零部件。技術人員介紹,散熱器的螺釘頭只有小米粒大小,在此之前,由于人工擰螺絲的力度不均勻,很容易造成主板線路劃傷,一天下來因為這一個質量點造成的損失就接近3萬元。

在青島,中集冷藏集裝箱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記者看到,被看作是移動的特大號“冰箱”的冷藏集裝箱。這個長達12米的大家伙,產品從總裝到完工下線僅需220秒。

中集冷藏集裝箱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通過搭建了數字孿生平臺,通過物聯網平臺與產線設備互聯,建立產線仿真、工藝仿真,實現了51%的工序完全自動化,人均效率提升50%,整體交付周期縮短11.6%。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產業發展研究部謝松延介紹,5G、千兆光網、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加速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過程。形成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礦山等一批典型應用,賦能行業的深度也不斷深化,從生產輔助環節日益向生產核心環節滲透。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達46.3萬家,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工業互聯網實現工業大類全覆蓋,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