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電,從新疆送到華東地區,要多久?答案,可以在五彩灣找到。
五彩灣是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片戈壁灘,遠遠望去,戈壁灘上有座院,空中電線縱橫、向遠方延伸,這里便是國網新疆超高壓分公司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昌吉換流站。
“換流站每天收到2億度電,并將其全部轉化成1100千伏的直流電,0.01秒就能抵達3293公里以外的華東電網,滿足9000萬人用電需要,整個過程的損耗在5%以下。”走進昌吉換流站,見到站長王鴻,他介紹著眼前的設備,面帶驕傲。
換流站里,3萬多臺設備日夜不停運轉,在73名運維人員24小時運檢保障下,奔騰電流被不斷加壓,最終澎湃且穩定地沖出換流站,沿著線路一路向東。
“剛來的時候,這里只見黃沙漫漫。”王鴻回憶,昌吉換流站開工建設時,他和同事們來到這片戈壁灘。面對新設備、新技術、新挑戰,王鴻和同事們全程參與工程建設,抓牢每個元器件、每臺設備、每套系統質量。
“戈壁灘上,夏季最熱時氣溫超過50攝氏度,冬季深夜低溫在零下40攝氏度以下。干事業,我們不覺得苦,只是極端溫度會給設備帶來風險,對我們的運檢工作也是極大的考驗。”王鴻說,作為世界上第一條±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換流站的技術規范和運維要求沒有模板、經驗可以參照。
“換流站的安全穩定,不僅關系到員工和設備的安全,更關系到千家萬戶、各行各業,容不得一點馬虎。”王鴻組織設備廠家、技術骨干,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研究探討,編寫出一套運行規程,涵蓋設備詳情、運維規程、巡檢要點等方面。
這套運行規程,全面保障了昌吉換流站的正常運行。2019年9月26日投運以來,昌吉換流站已安全傳輸2691.8億度電,助力拉動新疆經濟發展、優化能源配置和消納,為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提供能源。
從編寫第一套運行規程,完成第一次綜合檢修,再到完成第一次自主檢修……王鴻和團隊跨越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一項又一項創新成果,共編制上百份各類作業文本、自主消除2000余項設備缺陷,推行了100多項技改大修項目,開創了±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運維、檢修從無到有的先河。
“我們很自豪,因為走出了一條開荒路。”王鴻說。如今,新疆的“綠電”生產蓬勃發展,戈壁灘的狂風和烈日,正在轉變為源源不斷的電流,通過昌吉換流站,一路向東,點亮千家萬戶。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