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天玥
“孩子,你看這些樓多新多漂亮,能看出這是快‘30歲’的小區嗎?這幾年隨著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的不斷推進,我們的社區變得更宜居了。”眼看著自己的“家”一天比一天美,77歲的路北區祥富里社區居民陳傳君打心眼兒里高興。“社區安上了充電樁,樓體也都加了保溫層,社區公園重鋪了地磚、添置了座椅,太陽能燈亮了起來,文化長廊煥然一新,家門口的幸福感越來越強了。”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路北區祥富里社區考察時指出,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整合各種資源,增強社區公共服務能力。社區工作要時時處處貫徹黨的宗旨,讓黨的旗幟在社區群眾心目中高高飄揚,讓社區廣大黨員在服務群眾中充分發揮作用、展示良好形象。
8年來,祥富里社區不但硬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
作為一位有著51年黨齡的老黨員,陳傳君仍保持著高昂的學習勁頭,每天在閱覽室閱讀是她的必修課。不僅如此,陳傳君還是社區“叢中笑”舞蹈隊的隊長。“現在我幾乎每天都會帶著隊員到居民活動廣場排練,還經常受邀去其他社區參加文藝演出,既能鍛煉身體、滿足興趣愛好,又能聊天交朋友,我們的精力都花在享受美好生活上了。”陳傳君向記者介紹,祥富里社區有22個文體活動團隊,書法、戲曲、繪畫、舞蹈、太極、腰鼓……每個人都能找到“組織”,找到與自己興趣愛好相投的伙伴。
“社區文化廣場是大家伙兒的‘快樂廣場’,除了文化廣場,我們社區還有幾大寶地,居民們時不時就會去轉轉。在‘市民客廳’,我們可以說心里話、訴委屈話,遇到啥難題,社區專門成立的工作小組都會幫助我們解決;‘為民閣’是我們社區的便民服務大廳,設有多個功能服務區,為我們提供一站式受理、零距離服務;‘文明堂’是我們建設書香社區的‘大本營’,也是‘拾秋詩社’的根據地;‘網格員驛站’是警員、網格員與居民零距離溝通的場所;還有‘見微知著室’‘頌廉書畫室’和‘警示教育館’等等。”談到社區新變化,居民蔣煥霞如數家珍。“我們這些街坊鄰居處得都像一家人一樣,生活豐富多彩,大家老有所養、居有所樂,每天都過得非常充實。”蔣煥霞說,8年前,總書記在祥富里考察時曾關切地問大伙兒幸不幸福,居民們都發自內心地喊出“幸福”。如今生活更好更幸福了,大家伙兒都盼著總書記能再回來看看。
祥富里社區是我市震后第一批安居工程,始建于1996年,有住宅樓89棟,共4557戶、1.2萬多名居民。千家萬戶的事情,千頭萬緒的工作,在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林靜心里都有一本賬。“社區工作事無巨細,唯有把居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才能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兒里。”陳林靜說,8年來,祥富里社區黨總支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圍繞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和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進一步強化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展服務平臺,提升服務水平,用心用情用力為每一位社區居民做好服務。
“基層治理無小事,我們細心耐心,居民就安心放心。”陳林靜告訴記者,祥富里社區成立了民情信息群,哪家有需要幫忙的事兒,在群里喊一聲,網格員就會立馬“接單”。“小到幫助行動不便的居民買菜買藥,大到居民關注的環境改造提升,網格管理員們都能及時妥善地處理。”陳林靜說。
盲人居民李會保離婚后帶著不滿10歲的閨女過日子,無依無靠無收入。陳林靜在最短時間內幫他辦理了低保,社區志愿者紛紛湊錢幫他報名按摩培訓班、聯系診所,親情的關懷讓李會保踏實下來。現在的李會保工作順利,對生活充滿了希望。逢年過節他都會回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看看,李會保說他必須要來,因為這兒有他的親人。
今年端午節,祥富里社區開展了“粽情社區 歡樂共包 共享和諧家園”活動,社區居民和工作人員相互傳授包粽子技巧,共同走訪慰問社區空巢老人。88歲的獨居老人董書閣深有感觸地說:“這個粽子就像咱們社區一樣,居民好比棗和米,黨組織就是粽子葉,只有粽子葉才能使我們緊緊黏在一起!”
近年來,祥富里社區先后獲得“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區”“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范社區”“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社區”“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全國敬老文明號”“全國文明單位”等百余項榮譽稱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一個讓居民有幸福感、獲得感的社區也是如此。走在祥富里社區,綠蔭下老人們三五成群聊天下棋,廣場上孩子們笑聲清脆追逐嬉戲,幸福和滿足洋溢在每位居民的笑臉上。
編輯: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