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6日,第三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法國巴黎開幕,而今年也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幾天來,記者在巴黎就發現了不少中國元素。中國制造如何助力巴黎奧運?在巴黎街頭又有著怎樣的中國風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跟隨記者行走巴黎,遇見中國。
03:18
一走出巴黎戴高樂機場的下機通道,熱情的工作人員就用中文迎接來自中國的記者們。

巴黎奧運會工作人員:你好嗎,中國,加油!
從提取行李的指示牌到機場內,關于巴黎城市,關于出行,關于美食的廣告牌,中文隨處可見。法國是歐洲較早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由國家制定教學大綱的國家,而中文僅僅是我們在本屆巴黎奧運會遇見中國的開始。

總臺央視記者 黃達:巴黎奧運會開幕在即,在國際廣播中心的官方紀念品商店,從備受歡迎的鑰匙鏈、奧運手環以及吉祥物“弗里熱”,他們之中許多,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下面寫著的這行字——中國制造。
據巴黎奧組委數據統計,本屆奧運會80%的吉祥物都是由中國制造。從來自桐鄉企業的懶人沙發,到來自廣州企業的乒乓球,再到來自河北企業的舉重器材,中國制造以其工藝、環保、質量等優勢,在本屆奧運會中再次出圈。

總臺央視記者 黃達:此次亮相巴黎奧運賽場,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器材外,還有很多獨具中國“智造”特色的裝備。比如說,我們現在所在的柔道摔跤場館,我們可以看到場地內的地墊,已經基本上鋪設完成了。而這些地墊正是來自中國山東的一家企業。墊子表面看似平常,但是實際上已經涂了一層納米級防污抗菌涂層,不僅可以讓運動員滴落的汗水實現速干,同時還具有防菌的功效,此外,在墊子的內部還裝有壓力傳感裝置,使用者可以根據情況自行開啟,為比賽和訓練提供數據支持。

在乒乓球館,由上海企業制造的乒乓球臺也在進行調試。球臺最亮眼的特點之一,就是采用了自帶芯片的可變燈光系統,工作人員通過手機或遙控裝置即可調控球臺附近的燈光,在運動員出場和賽后,營造出獨特氛圍。
總臺央視記者 黃達:球臺的表面工藝也進行了技術優化,采用了高分子特殊處理,這樣使得球臺的彈跳和摩擦效果更佳,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也是一項最新的技術。一張球臺讓“科技與浪漫”相遇。

走出賽場,行走巴黎街頭,遇見中國也不是一件難事。打開美食軟件,從魯菜到鹽幫菜再到云南菜,都可以找到。哪怕是饞一口四川的擔擔面,從地標凱旋門步行三分鐘,就可以到達面館。
而更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在凱旋門旁遇到的制作法式煎餅的巴黎小伙,聽到我們從中國來,他直接用中文跟我們交談了起來。

法國青年 麥克斯:我在大學學的中文,因為中國很大,中國十分重要,所以,我需要學習中文,以在中國發展。中國和法國都給予了彼此很多,尤其是在貿易和政治領域,我今年去了中國,在中國待了六個月。
總臺央視記者 黃達:幾天來,在奧運賽場內外一次次與中國的相遇,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中法兩國交往的活力,更是中國文化和發展所迸發出的魅力。正是這種活力與魅力,不斷澆灌著中法兩國的友誼之樹,更成就著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夢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