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有一種“防御機制”,即一個人如果講話音量不自覺地提高,甚至氣勢洶洶,多半是為了掩蓋脆弱不安。
美國領導人之所以一邊吹噓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經濟”,一邊污蔑中國經濟“正處于崩潰邊緣”,就是這種面對自身經濟霸權衰落的焦慮心態作祟。經濟要崩的不是中國,恰是美國,原因有四:
一、美國不敢公平競爭
最近,美國前駐北約大使哈奇森公開稱,遏制中國最好籌碼的就是讓中國內部出現經濟危機。她大言不慚地說,如果世界上沒有一個主要經濟體來中國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中國的經濟就會崩潰。
寥寥數語,足以折射出這個張口閉口要“競贏”中國的國家是多么害怕公平競爭,多么希望中國“不戰而降”了。
其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早就斷言,美國反華經濟政策來自一套過時的劇本,其目的就是防止主要競爭對手在經濟和技術競爭中獲勝。
而這套劇本在美國已經上演N季了。早在上世紀80年代,為了鞏固自身半導體領域領先地位,美國就重拳打擊日本東芝等企業,導致日本半導體市場份額暴跌40%。進入21世紀,美國為了強撐鋼鐵產業競爭力,不惜惡人先告狀,以“反不公平競爭”為借口對歐盟等貿易伙伴揮舞關稅大棒,實施進口限額。為了維護能源地位,美國還公然設置陷阱,動用國家力量強行肢解法國工業巨頭阿爾斯通公司。
這幾年,美國對中國采取的非公平手段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從無理加征關稅挑起貿易戰,到將一千多家中國高精尖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從泛化國家安全打壓華為、中興等中國科技公司,到頒布禁令限制對華高科技領域投資,美國一而再再而三違反國際經貿規則和市場秩序給中國“使絆子”,還滿世界脅迫其他國家對華“脫鉤斷鏈”,可謂不講武德,頻下死手。
近期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美國害怕公平競爭的最新例證。且不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產能利用率始終在80%以上”“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僅占產量的12%遠不及美國”這些白紙黑字的數據使“產能過剩”謬論不值一駁,這個“話語陷阱”本身就是美國為世界挖的坑。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學者斯蒂芬·羅奇近日在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表示,美國政客們將焦點放在所謂“產能過剩”上是對世界造成的一種極大危害,因為他們將一個經濟概念變成了政治攻擊手段。
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顯示,過去十年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中國功不可沒。美國無視中國為提升全球新能源技術可及性所作貢獻,反而出于一己私利污蔑中國補貼電動汽車,濫施破壞性關稅,是公然給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合作“拖后腿”。
中國電動汽車的成功是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的結果,產業補貼這鍋也扣不到中國頭上,相反美國才是產業補貼的大戶。近年來,美國相繼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通過數千億美元的補貼扶持芯片、新能源、電動車等產業,嚴重破壞公平競爭、擾亂市場秩序。
二、美國輸出金融危機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元是主要國際貨幣,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具有巨大外溢效應。但長期以來,美國濫用美元主導地位,毫無章法制定財政和貨幣政策,肆意收割全球財富,堪稱“世界頭號金融掠奪者”。
2022年3月,為了應對通脹,美聯儲驟然結束“無上限”量化寬松政策,一口氣連續加息11次,累計幅度達525個基點。一頓操作下,全球流動性快速收緊,多種貨幣大幅貶值,以美元計價借貸的國家清償債務壓力驟增,斯里蘭卡等國更是爆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
2024年以來,受美聯儲加息影響,多國陷入金融動蕩。日元對美元匯率跌破160:1大關,韓元匯率創下2008年以來的歷史新低,土耳其里拉、印度盧比、印尼盾等貨幣也都大幅“跳水”,嚴重拖累世界經濟復蘇。在美國彭博社追蹤的約150種貨幣中,有三分之二的貨幣對美元走弱。
埃及經濟學家瓦利德·賈巴拉稱,美國持續加息已導致200多億美元外資撤出埃及,許多脆弱的發展中國家美元短缺,經濟瀕臨崩潰邊緣。
美國貨幣政策的任性多變也抬高了自身的債務風險。目前美國國債規模已擴張到34.7萬億美元,遠超其GDP總數,相當于每個美國公民都承擔著約10.2萬美元的債務。無節制的舉債加劇了美國財政的脆弱性,為全球經濟綁上了一顆危險的“定時炸彈”,一旦引爆后果將不堪設想。
令人義憤的是,美國這個世界頭號債務大國卻妄圖把制造“債務陷阱”的罪名安在中國頭上。事實上,美西方才是發展中國家最大債務來源,他們還經常鼓動發展中國家發行大量短期高息債券,讓一些債務國面臨巨大償債壓力,不得不舉新債還舊債,“雪球”越滾越大。
據英國非政府組織“債務正義”的統計,非洲國家政府外債中僅12%來自中國,35%來自西方;中方貸款利率平均為2.7%,而西方則高達5%。
如今,越來越多國家已逐漸認清美元霸權的真面目。巴西總統盧拉發出振聾發聵的“盧拉之問”,為什么所有國家都要用美元來結算呢?為什么不能是人民幣或其他貨幣成為國際結算貨幣呢?
連美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主席馬婭·麥吉尼亞斯也坦言,美國政府濫用美元地位、嚴重透支美元信用,導致越來越多的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利益而在美元體系之外尋求多元化的貿易結算、計價和儲備方案,這讓“去美元化”在國際上漸成趨勢。可以說,“去美元化”都是美元霸權自己“作”的。
三、美國割裂全球經濟
美國曾是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創立者、主要受益者,如今卻成了帶頭破壞者。世貿組織爭端裁決研究報告顯示,世貿組織成員三分之二的違規都是由美國引起,且美國還屢次拒不執行世貿組織裁決,霸道作派一時無兩。
但這就不難看出,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揚言的“回歸多邊主義”,實際上仍是“美國優先”的翻版,是以意識形態劃界、以陣營對抗選邊來割裂世界的“偽多邊主義”。
美國口中的“多邊主義”,就是打著“去風險化”等旗號,拼湊無數個小圈子,拉幫結派筑墻設壘,企圖打造世界經濟“平行體系”,致使經濟全球化陷入嚴重倒退。
在亞太,美國炮制“印太經濟框架”,叫囂重建美在地區的經濟領導力、提供取代中國方案的選項;在歐洲,美國強化與歐盟的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機制,企圖裹挾歐洲對抗中國;在美洲,美國又發起“美洲經濟繁榮伙伴關系”,大肆兜售“友岸外包”政策,公然誘拉拉美國家在中美間選邊站隊。
近來,美國還處心積慮組建“芯片四方聯盟”,糾集日韓人為構筑排華“小院高墻”,在高端芯片、半導體材料和制造設備等領域大搞對華封鎖,圖謀獨占產業控制權。
彭博社爆料,美國還“通知”日本、荷蘭等盟友,如果他們不嚴格控制對華先進半導體技術出口,那么美國政府最終將不得不動用一項名為《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的措施,直指東京電子和阿斯麥等知名企業。
牛津大學出版的《美國霸權與國際組織》一書中有句話說得好:“美國的多邊合作,主要取決于美國國內在多大程度上認為這些多邊組織是促進美國目標有效達成的合適工具。”
也正是因為如此,無論是什么“框架”還是什么“聯盟”,都不可能為地區國家帶來真正的繁榮。美國動輒畫出高達上千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不過是打了幾個嘴炮,只能拖累地區國家發展,對多邊合作和全球經濟造成更嚴重沖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警告道,如果全球經濟陷入嚴重碎片化,總體經濟產出可能萎縮達7%。
四、美國強撐霸權顏面
2023年以來,不少研究美國經濟的專家或媒體指出,一場破壞性超過大蕭條的美國經濟崩盤可能即將出現,由此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沖擊。
可惜,美國對這些警告視而不見,既不切實解決國內問題,也從未采取行動挽回在世界經濟舞臺的領導力,經濟霸權早已是外強中干。
對外,隨著美式資本主義帶領國內經濟脫實向虛,金融“鐮刀”成為美國收割世界的首選工具。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一次的金融危機把世界經濟攪得傷痕累累。
固守保護主義的美國還頻頻把經貿問題政治化,動輒對他國實施“長臂管轄”,對世界“挖墻腳”,天下苦美久矣!
據統計,美國對外制裁從2000年到2021年間增加了933%,迄已對世界上近40個國家實施過經濟制裁,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到影響。就連《紐約時報》也承認,美國政府自己創造了所謂的“反美聯盟”。
對內,美國只顧在全球“割韭菜”,卻毫不關心普通老百姓的錢袋子。當前美國工資增速遠低于生產率增速,通脹、債務、貧富分化等問題巨壑難填,而美國卻鮮有作為。
彭博社最近的民調顯示,65%美國中產階級面臨經濟困境,哪怕收入較高的美國人也有四分之一感到經濟上并不安全。
美國經濟霸權的衰落是真實可感的。據世界銀行數據測算,美國GDP的全球占比已從1960年的39.2%降至2023年25.4%,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值也從20.5%下降至9.5%。美元全球外匯儲備占比也在20年間下降了超過10%。美國所謂的經濟霸權早已是江河日下,美式發展模式愈發失靈。
遺憾的是,美國非但不反思自身的問題并加以改正,卻反而更加歇斯底里訴諸不正當手段維霸,導致霸權更快隕落,儼然淪為當今世界經濟最大的動蕩源和不確定因素。
與美國不同,中國一直都是全球經濟的穩定器和全球增長的最重要引擎。中國經濟已經拋棄了追求粗放擴張、低效發展的老路,走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即便有陣痛,中國人能挺過去。
就在美國槍擊、換人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中國又提出了300多項改革舉措。孰優孰劣,不用多說了吧。
其實,中國不希望美國經濟崩盤,因為這對誰來講都不是好消息。但如果美國非要自己作死,那也只能是一鯨落、萬物生,大家重建一個新秩序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