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公畜量、母畜量……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蘇尼特羊養殖智慧牧場的電子顯示屏上,這些數據清楚地記錄著羊群的生長信息。
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采訪團一走進牧場,一排排標準化圈舍便映入眼簾,一只只膘肥體壯的“蘇尼特羊”悠閑地吃著青草,構成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圖畫。與牧民家養殖的不同,這里的每只羊都戴著一個黃色的耳標,上面詳細記錄著出生時間、飼喂情況以及健康狀況等信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耳標還能把這些信息及時地上傳到大數據平臺。

戴有黃色耳標的蘇尼特羊。蘇尼特右旗融媒體中心供圖
“智慧牧場是一種先進的畜牧業管理模式,它利用現代技術和數據科學的方法,來提高牲畜養殖的效率、生產質量和可持續性。”蘇尼特羊養殖智慧牧場廠長馬旭東說。圍繞蘇尼特羊育種保護優勢,該牧場從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都實現了數字化、智慧化,為養殖基地和農牧民帶來了智能化的理念和管理方式,讓放牧變得簡單、科學、高效。
蘇尼特羊養殖智慧牧場始建于2022年,占地面積10630㎡,配套集體草場2.8萬畝,配套飼草試驗站、鮮草工廠、全混日糧生產車間以及智能化養殖管理操作平臺。目前,已投入各類資金1716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購置蘇尼特優質肉羊以及設施設備和養殖管理追溯系統。牧場除了完備的畜牧業基礎設施外,還運用現代物聯網技術,規范化、精細化和信息化管理,全程監控項目畜防疫安全的各個環節,還配套蘇尼特羊追溯淘汰系統,全力推進“蘇尼特羊”“核心育種場+擴繁場+核心群”三級聯合育種體系建設。
同時,牧場與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建立合作關系,為蘇尼特羊智慧牧場提供技術指導,保障養殖收益的同時提高牲畜改良比重。
除了飼養蘇尼特羊的棚圈之外,牧場中還設計了一座溫室房,里面整齊排列的架子上,種植著郁郁蔥蔥的燕麥草,這里被牧民親切地稱為“空中牧場”。

蘇尼特羊養殖智慧牧場的“空中牧場”。蘇尼特右旗融媒體中心供圖
無土培育的燕麥草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和生長激素,以水培方式助其迅速生長,育苗和種植的整個過程簡單穩定,生長周期短,可以在室內種植,實施無土栽培和立體栽培,不會受到外界自然環境的影響,一年四季都能種。
“一般來說在7天至9天之內可產出12厘米左右高的綠色鮮草。”工作人員張飛告訴記者。
這種新型的無土栽培,切實轉變了牧民傳統放牧方式,有效促進草畜平衡、畜群結構的優化、提高畜牧業綜合效益,進一步增強草場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馬旭東告訴記者:“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服務能力,全力打造智慧養殖、智慧畜牧等現代化生產體系,做到高科技養殖、高質量產出,在帶動產業鏈往更深處延伸的基礎上,帶動周邊的牧民實現增收,從而有力推進鄉村振興,為蘇尼特右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貢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