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烏,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
2023年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二區考察調研。新華社記者的鏡頭記錄下這樣的生動瞬間:總書記深入商戶中間,同他們面對面親切交流,熱烈的掌聲、問候聲此起彼伏。
回想起那次和總書記的見面,星寶傘業商鋪負責人張吉英仍然激動不已。
“那天,商貿城內的經營戶都從商鋪走出來,在門口歡迎總書記。我當時也大聲叫‘總書記好’。他走進我的商鋪,我向總書記介紹了店內的雨傘商品。”張吉英說,總書記問她是哪里人、店開了多久,“他對浙江情況非常熟悉”。
尼泊爾客商畢需努清晰地記得,當總書記問他來采購什么商品時,他說:“想到的都買得到,想不到的也買得到!”大家都笑了。
他還告訴總書記,自己在義烏待了20多年了,經營義烏與尼泊爾間的商品貿易和物流專線,把義烏小商品發到加德滿都,再銷往尼泊爾全境。
面對在場的商戶、小企業主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義烏小商品闖出了大市場、做成了大產業,走到這一步很了不起,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商貿城要再創新輝煌,為拓展國內國際市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作出更大貢獻。
“當時,我們在場的商戶聽了都非常振奮。”張吉英說。
早在2002年底,剛從福建調任浙江擔任省委書記不久,習近平同志就來到義烏國際商貿城,深入市場交易區考察調研。在浙江工作期間,他曾10多次到義烏,并多次深入小商品市場調研。
總書記這樣概括“義烏發展經驗”:“這個地方,既不臨海也不臨邊,怎么就變成了全世界的一個貿易中心呢?是因為義烏人做到了‘無中生有’‘莫名其妙’。”
從浙江中部一個交通不便、資源有限的小城,到擁有鐵路開放口岸、空港口岸的國際化商貿城市;從手搖撥浪鼓走街串巷雞毛換糖,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義烏的不斷創新突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一個生動縮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