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專訪|英國經濟學家羅思義:“中國的發展前所未有地改善了民眾生活” 新華社記者鄭錦強 英國經濟學家羅思義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線上專訪時說,數十年來中國經濟的巨大轉型和民眾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令他印象深刻。 羅思義說,中國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如今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樣的發展變化“前所未有”,也給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啟迪。 羅思義曾任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他說,改革開放的開啟讓他對中國產生濃厚興趣,他也一直對中國的發展抱有很高期待。 “1992年有人問我,你為什么對中國這么感興趣?中國那么窮,你應該對德國、日本之類的國家更感興趣才對。我告訴他們,從經濟理論角度來看,中國的經濟政策完全正確,將取得巨大成功。”羅思義說。 羅思義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2009年以來,他在中國大學工作,見證了中國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羅思義說,過去他的中國同事和學生會因出國旅行而興奮,而如今在中國很多人都會全家人一起出境游。過去,他往返北京和上海需要輾轉于機場和市區,耗費大量時間趕路;如今,連通兩地的高鐵讓他覺得便捷、舒適、高效。 “坐上高鐵就像在辦公室一樣,因為我可以打開電腦、無線上網。”羅思義說,“交通設施的改善似乎在空間上讓中國變小了。” 中國的科技進步同樣讓羅思義印象深刻。他告訴記者,自己喜歡觀察路上行駛汽車的車牌顏色,由此判斷哪些車是新能源車,北京有那么多新能源車“令人贊嘆”。在羅思義看來,中國不僅在全球價值鏈上不斷攀升,還在通信和清潔能源等具有強勁增長前景的行業中表現出色。 對于一些西方媒體“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羅思義說:“大約每兩年就會有所謂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的論調出現,但事實上這從未發生。沒有其他國家比中國更成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