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成果顯著而醒目,與科學理念指引、治理有力托舉密不可分
近期,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好消息不斷。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記錄到5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彩鹮。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狗獾的身影。在廣西,經觀鳥愛好者辨認,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褐翅鴉鵑已經在南寧“安家”。如今,隨著生態環境穩步向好,新物種、新記錄種不斷被發現,我國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在逐步上升。
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野生動物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成果顯著而醒目,與科學理念指引、治理有力托舉密不可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通過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棲息地保護建設等舉措,促進野生動物保護事業快速健康發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快速推進,第一批789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和1140處候鳥遷徙通道重要棲息地發布,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這些舉措和成就,充分體現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相較于以往,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得到更多的關注,各地也更加注重因地制宜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比如,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自試點以來,整合了園區內原有的19個自然保護地,系統開展虎豹關鍵擴散通道等棲息地修復、生態廊道建設,促進虎豹種群數量不斷增長。站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才能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造良好條件。
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關鍵是在資源利用過程中減少人為的干擾與損害,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良性循環。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里地區,為保證“高原精靈”藏羚羊繁衍遷徙順利進行,青藏鐵路設置33處遷徙通道,列車通過時禁止鳴笛;巡山隊員在羊群快靠近公路時攔截車流,待羊群通過后再放行。保護野生動物需遵循棲息規律、自然規律,不打擾、不驚擾、不干擾就是對野生動物的有效保護。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近年來,我國頒布、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生物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規,筑牢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治屏障。同時,建立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連續多年開展“清風行動”“網盾行動”,對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形成有力震懾。嚴厲懲治破壞生態環境、損害野生動植物的行為,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方能確保生態保護舉措生根見效。
建設生態文明,不斷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和水平,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事業,必須堅持不懈努力。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涵養保護生態、愛護生靈的生態文明新風尚,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基礎必將得到更好鞏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家園成為現實,每個生命都將因此受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