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前來參加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的臺灣青年開啟了大陸研習之旅。體驗“非遺”、感受“科技創新”、游覽“美麗鄉村”,臺灣青年探索中華文明,感受大陸發展,更收獲友誼。
背上背包,坐上大巴,青年們來到了位于杭州余杭區的良渚博物院。佇立在玉琮前的這個臺灣青年叫洪育恩,是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二年級學生,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大陸。受高中歷史老師影響,洪育恩對歷史和考古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因此,他對這趟良渚之行充滿期待。

臺灣青年 洪育恩:良渚是奠定我們的文化有到五千年這個高度的一個最重要的實證,對學歷史的人來說,玉琮這個文物是無價的,這對我們來說是真的值得去守護的一個精神圖騰,就像他們刻這個付出了多少,我們后輩也更該付出更多努力去保護這些東西。
這次實地研習,讓洪育恩發現,大陸有很多地方和自己之前在島內了解的訊息不一樣。

臺灣青年 洪育恩:我踏上這一塊土地,回到我們的故土,去感受一下到底現在有什么不一樣,而不是聽信謠言,我踏上來,感覺繁榮美好。對于文物大家都很努力地去保存,對我來說,如果有幸真的能來大陸進行考古,我是蠻希望能來的。
文物為紐帶,連接起臺灣青年對中華歷史文化的深入了解與認同。研習活動也讓兩岸青年,從陌生到熟悉。

來自臺灣高雄的榮佳渝和大陸學生伍宸亮,邊走邊聊,很快成為朋友并交換禮物。

臺灣青年 榮佳渝:他跟我在介紹一些瓷器之類的,可以源源不斷在那邊講,我就覺得好厲害,當然也會希望繼續跟他交流,因為卡片是比較有心意的東西,我就想自己手畫交給對方,寫個“吉祥”祝福他順利。

浙江大學學生 伍宸亮:這個徽章是浙江大學在去年的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期間為志愿者設計的一個專屬的徽章,在徽章設計的過程中,它是全由我們同學自己設計的,也希望以這枚徽章,見證我們之間的緣分和友誼。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