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女人精品毛片久久,激情五月播播久久久精品,成人看片网站,美女高潮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元首外交·心相近|這段感人至深的中哈友誼 習近平主席多次講述

2024-07-03 19:32:29  來源:新華社

“80多年前,中哈兩位音樂家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在阿拉木圖相識相知,結下了跨越國界的兄弟情誼。”在赴阿斯塔納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在哈薩克斯坦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同心篤行?續寫中哈關系新篇章》中寫道。

image.png

04:23

這段感人至深的中哈友誼佳話,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國際場合多次提及。

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國音樂家冼星海在舉目無親的阿拉木圖,偶遇哈薩克斯坦音樂家巴赫德讓·拜卡達莫夫。語言不通的兩位音樂家惺惺相惜,成為至交。

“父親和冼星海的故事已成為哈中深厚友誼的象征,也成為兩國人民之間友好往來的例證”,拜卡達莫夫的女兒巴德爾甘·拜卡達莫娃日前在阿拉木圖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老人告訴記者,她期待哈中傳統友誼傳承下去、不斷加深,兩國人民能留下更多像她的父輩一樣的感人佳話。

“父親把他當朋友、當親人”

1940年5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冼星海從延安前往蘇聯,為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后期制作。1941年受戰爭影響,影片制作陷入停頓,冼星海回國受阻。1942年底,冼星海輾轉來到阿拉木圖,依然找不到回國的辦法。

這是冼星海的資料照片。

“在舉目無親、貧病交加之際,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接納了他,為他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時,講述了這段感人故事。

拜卡達莫娃雖沒有親眼見證父親同冼星海相識相知的故事,但父親曾一次次向她回憶這段往事,讓她對其中細節耳熟能詳。

“那是一個冬日,父親在阿拉木圖街頭看到一個瘦瘦的、衣衫單薄的年輕人,坐在小小的手提箱上,抱著小提琴。”“雖語言不通,但他看出這位年輕人遭遇了困難,正需要幫助,于是他拉起年輕人的手,拿起箱子,把他帶回了家。”

拜卡達莫娃說,父親將冼星海安置在自己姐姐家中。艱難歲月中,他們的生活也很困難,食物都是憑票供應,家里面積又不大,但一家人給了冼星海家一樣的溫暖。“家里人都叫他黃訓,父親把他當朋友、當親人”。

音樂,就是拜卡達莫夫和冼星海的共同語言。“冼星海對我們的民間音樂非常感興趣”,拜卡達莫娃說,父親常常哼唱哈薩克民歌、彈奏冬不拉,冼星海用小提琴伴奏。“冼星海會把聽到的旋律記錄下來,與我父親一起探討。”拜卡達莫娃說。

??這是冼星海(左)與拜卡達莫夫(右)的合影。

在阿拉木圖,冼星海創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戰》《滿江紅》等著名音樂作品,并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跡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激勵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受到當地人民廣泛歡迎。

1944年年初,冼星海經拜卡達莫夫推薦,前往科斯塔奈市音樂館擔任音樂指導。1945年,在一次赴偏遠山村的巡回演出中,冼星海染上肺炎,后病逝于莫斯科。

拜卡達莫娃回憶說,父親后來從報紙上看到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又名黃訓)逝世的消息,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所認識的“黃訓”就是冼星海。“失去了自己親愛的朋友,父親感到很沉痛。”

拜卡達莫娃女承父業,現在是哈薩克斯坦著名作曲家。在她看來,音樂無國界,能在哈中兩國民眾之間架起心靈之橋。

“我們的心很近”

“中國音樂家冼星海同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的感人故事被搬上熒幕”——2022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發表署名文章,再度提到這段中哈友誼。

2019年5月13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拍故事片《音樂家》在北京舉行首映發布會暨首映典禮。

2019年上映的中哈合拍電影《音樂家》,開篇就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場景:在人頭攢動的機場,兩位女士相互擁抱,淚流滿面,卻說不出一句話……她們是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和拜卡達莫夫的外甥女卡拉姆卡斯·阿里斯蘭諾娃,那是兩人第一次見面,這段中哈友誼得以在下一代延續。

“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時期與家人失去了聯系,他一直希望我父親能幫他找到自己的妻子、女兒和母親。”拜卡達莫娃說,冼星海去世后,拜卡達莫夫一家沒有忘記他的托付,努力通過多種渠道尋找他的家人。

??2021年5月21日,拜卡達莫娃在阿拉木圖家中展示與冼星海有關的書籍。

上世紀80年代末,經過拜卡達莫夫一家不懈努力,冼妮娜終于來到阿拉木圖,與異國親人相認。

阿里斯蘭諾娃是拜卡達莫夫姐姐的孩子,當年冼星海正是住在她的家中。“冼星海來的時候,我只有五六歲。他在我們家住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阿里斯蘭諾娃老人曾向新華社記者回憶。

“我和妮娜有相似的命運,因為戰爭,我在很小的年紀就與父親分開了。”阿里斯蘭諾娃一邊講述著,一邊用手帕擦拭眼淚:“冼星海把對自己女兒的愛都給了我,這份父愛讓我幸福,也讓我感到歉疚。”

多年來,兩個家庭保持著緊密聯系。在阿里斯蘭諾娃眼中,“妮娜就是我最親近的人,最親近的妹妹。我們雖然距離遙遠,但是我們的心很近。”

“這正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在阿拉木圖西南部,冼星海大街和拜卡達莫夫大街位置相鄰。在冼星海大街一端,冼星海紀念碑巍然矗立,上面銘刻他的生平。

??這是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冼星海大街上的冼星海紀念碑。

數千公里外,在冼星海的祖籍地中國廣州番禺,有一條“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友誼之路”。路邊飾有紅色音符,似在琴鍵間飛揚舞動,一旁,拜卡達莫夫和冼星海的半身雕像并肩而立。廣州市番禺博物館館長胥雪松告訴記者,當地人對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這段友誼佳話耳熟能詳。

時光不語,情誼長存。如今,《黃河大合唱》《阿曼蓋爾德》的旋律仍常常在中哈兩國奏響,兩位音樂家的故事口口相傳,讓兩國青年感嘆于兩國傳統友誼的深厚,立志書寫更多友好的動人篇章。

??這是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冼星海大街。

2019年,在阿斯塔納、北京和冼星海的出生地澳門,舉行了一次特殊的聯合觀影活動。來自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大學、清華大學和澳門大學等學校的年輕學子視頻連線、共同觀看了影片《音樂家》。

當時參與組織這一觀影活動的哈薩克斯坦青年努拉利對記者說,他和朋友們都被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之間的偉大友情深深打動,“如果哈中兩國年輕人間能有越來越多這樣的親密聯系,我們將一起擁有‘黃金未來’”。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大學校長謝里克·伊爾薩利耶夫告訴記者,那場交流活動直接推動了該校與中國高校的合作。“人文領域合作是兩國關系的基礎,青年交流決定兩國友好的未來,這正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編輯:趙廣忠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赣州市| 武隆县| 乌海市| 精河县| 柳林县| 莱芜市| 宜城市| 新和县| 正定县| 龙口市| 宜丰县| 霞浦县| 永登县| 绥德县| 石门县| 当涂县| 隆安县| 简阳市| 辽源市| 桂阳县| 县级市| 剑河县| 黄大仙区| 托克逊县| 青龙| 灌南县| 綦江县| 谢通门县| 同江市| 定南县| 通化市| 保靖县| 新晃| 息烽县| 富裕县| 鸡东县| 吉安市| 霸州市| 泗阳县|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