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納夏季的清晨,綠樹成蔭,天氣清爽宜人。走進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的大門,艾灸淡淡的香氣在鼻端彌漫。
早上9點多,診所剛一開門,一位哈薩克斯坦患者就由家人攙扶著走了進來。她叫古麗日依娜,因為病友間的口口相傳,她找到這里進行腦梗術后康復治療。
“中心下一步有什么發展計劃?有沒有其他中醫療法引進?有沒有去哈薩克斯坦其他城市的打算?”在診室門口短暫的等待時間內,古麗日依娜有許多問題。中心中方主任李紅剛笑著一一作答。
為古麗日依娜進行推拿治療的醫生,就是曾因為一句“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馬文軒。在陜西中醫藥大學學習過8年的馬文軒,如今是中哈傳統醫學中心的一名中醫。
“推拿可以通經絡;艾灸可以補陽氣、祛寒;拔火罐可以祛濕、改善血液循環。”在診療室,馬文軒一邊細心地為病人治療,一邊耐心地介紹中醫治療的作用。“在中國學習中醫的8年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我把中醫帶到哈薩克斯坦,希望可以成為中哈之間交流的橋梁。”馬文軒說。
在另一間標有“中醫治療室(兒童)”的診室墻上,懸掛著兒童標準經絡穴位圖。中哈傳統醫學中心的首批醫療專家賈忠林在給7歲的腦癱患兒馬赫詹推拿。馬赫詹一邊用手比劃著,一邊用中文慢慢地說“早上好!”問到中國醫生怎么樣,旁邊的奶奶豎起了大拇指,“非常好!”一屋子人都笑開了。
馬赫詹家并不在阿斯塔納,但已經專程來治療過十幾次。奶奶說,他比剛來的時候語言恢復很多,四肢靈活性也得到了增強。
中心的醫生都喜歡這個聰明開朗的小家伙。“但他最喜歡的是從中國留學回來的薩雅醫生,長大以后想跟薩雅求婚。”賈忠林笑著說。
自2022年12月揭牌成立以來,中國—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已經累計接診患者近8000人次,開展國際遠程會診200余人次。李紅剛告訴記者,目前,門診有十余位來自中哈兩國的中醫出診,每天接診患者約60人。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如果說千年前的張騫是古絲綢之路的開拓者,那么中哈傳統醫學中心的中醫們就是今天中哈共建“一帶一路”的新時代文化使者。
在異國行醫,賈忠林最大的觸動來自當地人對中醫的信任和期待。“中醫的理念是以人為本、辯證施治。不僅要醫好‘人得的病’,更要關懷‘得病的人’。”他說,將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人民的心靈連接在一起,這是中醫走出國門最溫暖的收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