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楊心怡 陳超然
一面大鼓、一副鋼板,一敲咚咚作響,聲傳二五里之遠,這就是形成于400多年前的運河大鼓。
咚咚鼓聲,穿越百年,隨運河流淌、綿延,成了記錄窯灣古鎮活態傳承運河文化的“留聲機”,也成了新時代大運河文化發展的最佳“伴奏帶”。
6月24日,運河大鼓迎來一批新的聽眾。參加2024“打卡中國·古韻潮音——你好,江蘇!”網絡國際傳播活動的外國網紅們走進徐州窯灣古鎮。
敘利亞網紅博主拉丁被鼓點吸引,不自覺地加入到運河大鼓“粉絲團”中,以窯灣鎮古民居群為背景,在悠悠運河邊,和著運河大鼓傳承人鋼板的節奏,敲擊鼓面,用輕松歡快的節奏,為窯灣打Call。
“這位老師傅告訴我,運河大鼓需要搭配唱詞,所以這項藝術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民間‘說唱’。”現場,拉丁還與傳承人來了一場友好包容、開放交流的即興說唱表演。
拉丁說:“鼓聲激昂,讓人不自覺就想加入。400多年間,鼓聲的聽眾換了一代又一代,從鼓聲的傳承中能反映出當地民間文化精神的延續。”
2024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能在運河邊體驗運河大鼓,拉丁覺得意義非凡:“世界上有許多運河,它們都見證著文明的發展。我目前生活在中國,能有機會參觀大運河,并見證它與中國人民及其環境的緊密關系,真的很感動。”
拉丁還提到:“人們通過發展旅游、傳承藝術等方式,讓大運河的故事更廣泛地傳播,可見人們對大運河文化這一重要文化遺產的認識和尊重。”(文 楊心怡)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