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十年來,大運河文化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等重大部署深入實施,大運河展現出勃勃生機。
6月22日,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江蘇省委網信委聯合主辦的“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江蘇揚州啟動。活動邀請文博、歷史、水利、戲曲、文學等中外嘉賓,講述他們與運河之間的故事,展現大運河源遠流長的歷史變遷與新時代運河的嶄新風貌,揭示大運河所蘊含的中華文明精神密碼。
誕生于運河之畔的越劇,曾被稱為我國“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近年來,伴隨“新國風”和“環境式戲劇”的創新,越劇火爆出圈。浙江小百花越劇團青年演員陳麗君,憑借在越劇《新龍門客棧》中的精彩演繹受到年輕觀眾熱捧。在她看來,“真正引發這波流量的,是傳統文化的陶冶在我們身上留下了痕跡”,她也相信在傳統文化魅力的加持之下,這波流量會變為“留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