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云
2024-06-22 05:20:10|4.1萬
彎道,能做什么?世間萬物,很多都是曲折向前。2014年申遺成功的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人工水道。通過設計彎道繞行,突破地勢落差的阻礙,在曲折蜿蜒的南北流向中推動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在大運河流經的城市中,經滄州里程216公里,滄州成為大運河流淌最長的一個城市,也是“彎”最豐富的一個城市。
雖然“彎道”能減緩地形坡度限制和水流流速,但遇到水流過急的地區依然有決口風險。在滄州段流域中,采用中國最古老的“糯米灰土夯筑技術”修建而成的謝家壩,就用古老的運河水利智慧,保障了大運河的一處大彎避免水患,也因此成為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點之一。
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年后,記者來到滄州市東光縣連鎮謝家壩,這座200多米長、5米多高的大壩依然安靜矗立,持續守護一方平安。這里申遺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又將如何保護傳承和利用,向世人講述它與運河的故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