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網事】
光明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 孫滿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外介紹網絡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據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王崧在發布會上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制定出臺了網絡領域立法150多部,形成了以憲法為根本,以法律法規為依托,以傳統立法為基礎,以網絡專門立法為主干的網絡法律體系,搭建了中國網絡法治的“四梁八柱”,為網絡強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網絡強國戰略目標10周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也是中國網絡法治建設起步30周年。
為此,國家網信辦牽頭專門組織力量編撰了《中國網絡法治三十年》,全面展現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成就,總結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經驗,同時也展望了中國網絡法治的未來和前景。
王崧表示,中國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網絡執法,捍衛網絡空間公平正義,創新網絡法治實施模式。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不斷加強網絡領域行政執法統籌協調,探索網絡領域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同時,加大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切實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主動回應網絡時代司法需求,化解新型網絡糾紛,打擊網絡犯罪,保障網民的合法權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網絡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義。
同時,在構建嚴密的網絡法治監督體系方面,中國不斷規范和完善對網絡立法、網絡執法、網絡司法的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釋放網絡法治監督效能,為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在網絡立法監督方面,強化網絡立法備案審查制度建設;在網絡執法監督方面,實現了對執法的全過程監督。與此同時,進一步完善重大行政處罰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行政訴訟;加強網絡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完善案件辦理機制。落實政務信息公開要求,進一步加強了網絡法治公開的制度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
“我們注重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來提高網絡法治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同時,我們還注意不斷拓展網絡普法新格局,加強優質普法作品創作傳播,打造網絡普法品牌,培育網絡法治文化,形成億萬網民參與普法、普法惠及億萬網民的良好局面。”王崧表示。
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3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網絡法治積極發揮服務支撐保障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