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十堰市武當山古建筑群現存古建筑66處,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學和藝術成就,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館”,于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圖為武當山南巖宮的飛檐斗拱。
武當山美國籍武術教練 杰克·平尼克攝
“武當山古建筑大多靠木制榫卯結構固定,建筑的飛檐斗拱風格獨特,藝術感融入每一個細節,展現出的工匠技藝令人欽佩。”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古城的吊腳樓沿沱江而建,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建筑通風防潮,避暑御寒,極具工藝審美和文物研究價值。圖為鳳凰古城吊腳樓一瞥。
俄羅斯籍游客 魯德姆·塔季婭娜攝
“還記得我第一次到鳳凰古城時,吊腳樓、虹橋等古樸精美的特色古建筑與山水融為一體,讓我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江蘇蘇州市網師園始稱“漁隱”,園內亭臺樓榭無不臨水,各種建筑布局緊湊,精巧絕倫。圖為網師園一隅。
西交利物浦大學委內瑞拉籍留學生 文森特攝
“蘇州園林的美景有一種能夠讓人內心感到平靜、輕松的力量。”

陜西西安市的大雁塔共7層,高約64米,是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圖為大雁塔遠景。
西安石油大學坦桑尼亞籍留學生 卡倫博·喬治·史蒂文攝
“大雁塔雄偉壯觀,在古城里矗立千年,訴說著古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故事,令人震撼。”

安徽黃山市屯溪老街建于元代,300余棟不同時期的徽派建筑在此綿延,宛如一幅流動的“清明上河圖”。圖為屯溪老街游人絡繹不絕。
安徽黃山伊朗籍居民 莫斯塔法·巴爾贊德攝
“屯溪老街像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書,我常和家人漫步其中、徜徉其間,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與活力。”

始建于隋代的趙州橋位于河北石家莊市趙縣,是世界上現存年代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圖為趙州橋近景。
河北師范大學孟加拉國籍留學生 穆罕默德·阿里夫·拉赫曼攝
“當得知趙州橋已有1400多年歷史的時候,我驚嘆于這座古橋竟能保存得如此完好。”

河南鶴壁市淇縣的朝歌老街,完好保留了清末建筑5處、民國建筑23處。圖為朝歌老街全景。
鄭州大學伊朗籍留學生 哈尼埃薩達特·米爾達馬迪攝
“朝歌老街的一磚一瓦有著厚重的歷史感,盡顯中國古建筑和中華文化的魅力,值得品味。”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中國古建筑傳承歷史文脈、蘊含獨特魅力,深深吸引著許多在華工作、學習、生活的外國友人。他們用鏡頭記錄下的這些古建筑,仿佛一處處時光雕琢的印記,能夠帶人穿越時空,追尋歷史文化記憶。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