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廈門6月15日電 題:臺灣教師的閩南文化情結:不管什么腔調,都是同一種母語
作者 葉秋云
出生于臺灣高雄,祖籍地在閩南地區,李姿瑩從小浸潤在閩南文化里,對閩南文化十分熱愛。
“很多人說閩南文化的精神是‘愛拼才會贏’,可是我在這里看到的是蘊含了更多的包容性和團結性。”15日在廈門舉行的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上,閩南師范大學臺灣青年教師李姿瑩分享了她的兩岸故事。
李姿瑩與漳州結緣,也與閩南文化有關。2013年,還是研究生的李姿瑩參加了閩南師范大學主辦的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斑@是我研究閩南文化以來,第一次踏上閩南這塊土地。”
短短幾天,李姿瑩欣喜發現,漳州與臺灣有非常相似的風土人情,給她一種回家的感覺,非常的親切。“那一周的活動,除了讓我對閩南從一種模糊的概念開始有了真切的新感受外,我還結識了很多好朋友?!?/p>
李姿瑩提及的“好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她的丈夫徐雁飛。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期間,漳州詔安小伙徐雁飛擔任研習營活動的導游,與李姿瑩就此相識,之后相知、相愛。
2018年9月,從臺灣成功大學中文系博士畢業后,李姿瑩追隨著愛情的腳步,入職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民間文學、閩南民俗等課程。次年,她與徐雁飛組建了兩岸婚姻家庭。
在閩南師范大學,李姿瑩還給學生上戲曲研習課。此次論壇大會上,她在發言中表達了對歌仔戲的熱愛。她說,歌仔戲根在大陸,起于臺灣,流傳于兩岸。
“我雖然不是歌仔戲出身,但我很愛看戲。”出于這份熱愛,李姿瑩開始劇本創作、研究和學習演出,并把這份熱愛帶給學生,“希望把這么有趣和美好的文化傳承下去”。
2021年,李姿瑩創作的歌仔戲《開漳圣王傳奇》在漳州市漳浦縣上演。由閩南師范大學戲曲協會學生出演的這出閩南語歌仔戲,為兩岸共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增添了不少青春與傳承氣息。
“我的學生們很有趣,因為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很多根本不會講閩南語,所以他們的閩南語會有泉州腔、廈門腔、漳州腔等?!崩钭爽撜f,不管是什么腔,都是同一種母語、同一種文化。“作為一名教師,看到學生們充滿成就感的眼神,我覺得這就是閩南文化新的傳承?!崩钭爽撜f。
來漳州近六年,李姿瑩已視這里為第二故鄉。“漳州的古城老街、閩南美食,熟悉的鄉音,親切的街坊鄰居,還有我最愛的家人,這一切都讓我深深愛上這個第二故鄉?!?/p>
在李姿瑩看來,閩南文化在兩岸共生共榮,承載著兩岸民間藝術文化的精華,見證著兩岸人民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結。
李姿瑩表示,將長期致力于閩南文化的研究,努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搭建文化的橋、心靈的橋,讓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