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承德網訊(記者李瑩)6月11日,記者獲悉,日前,國家發改委公布北京市延慶區、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等10個地區為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其中,我市成功入選,試點期限為2025至2027年。
據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通過市場經營開發、生態保護補償等手段,將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打通“兩山”轉化路徑的一種制度安排。試點主要圍繞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加快完善政府主導、企業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破解“度量難、交易難、變現難、抵押難”等主要問題開展。
同時,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推動生態產品市場化經營開發,健全生態產品保護補償和合理回報機制,創新綠色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式。通過試點以在生態產品調查檢測機制、價格評價機制、經營開發機制、保護補償機制、價值實現保障機制、價值實現推進機制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經驗做法。
承德是塞罕壩精神發源地,也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京津冀西北部生態環境支撐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2021年6月,承德被確定為河北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為此,我市成立工作專班,已經完成全市生態產品清單編制及價值核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研究,在跨流域生態環境補償、農林產品、民宿旅游、林業碳匯開發等方面開展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實踐探索。
目前,全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經濟轉化總值近百億元,累計開展降碳產品交易額占全省的83%,并成功打造出“承德山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品牌。
據了解,在試點期內,我省將推動我市重點圍繞塞罕壩生態產品經營開發(價值實現)機制改革試點、京津冀重要水源地跨流域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機制改革試點、林業碳匯開發和交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改革試點、京津冀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建設試點和生態產品分類分級評價認證開展實踐探索,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快我市生態價值實現進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