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
中國大運河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在京杭大運河南起點浙江杭州,
始建于明崇禎年間的拱宸橋依然佇立,
行人在橋上拾級而行,船只在橋下往來如梭。

鳥瞰拱宸橋(左上)及附近街區(無人機照片,6月12日攝)。
6月12日拍攝的拱宸橋。
6月12日,游客在拍攝拱宸橋。
6月12日,人們在拱宸橋上行走。
俯瞰拱宸橋和橋下鎮水的神獸(無人機照片,6月12日攝)。
6月12日,人們在拱宸橋畔的碑亭休憩。
近年來大運河沿岸歷史街區
相繼完成保留歷史肌理的升級改造,
世界文化遺產點得以精心保護,
工業遺存得以創新利用,
非遺得以活態傳承。
■
橋西歷史文化街區
是文旅部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保存著19世紀以來形成的“街巷里弄”格局,
承載著老杭州人的生活、禮儀、民俗記憶。
如今的橋西以“老杭州的非遺生活”為主題打造,
將運河文化和市井生活融合在一起。

6月12日,在杭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市民程贊珍(右)、陳莉影夫婦在自家門口澆花。
6月12日,一位居民在自家附近遛狗。
6月12日,在杭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游客在拍攝街邊的歷史陳設。
6月12日,在杭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的大運河國醫館,游客在體驗芒種節氣茶。
6月12日,人們在杭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的老字號藥店“方回春堂”問診。
6月12日,人們走進杭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一家潮玩主題的咖啡館。
6月12日,在杭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一家潮玩主題的咖啡館里,咖啡師陳敏燕在為顧客制作咖啡。
■
大兜路歷史街區
全長1100米,
分布著數條傳統街巷,
是枕水而居的江南城市空間。
近年來以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積素食為中心
聚集了一批素食館,
成為街區一大特色。

鳥瞰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6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
6月12日,在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一家古琴館,老師在帶著學生練琴。
6月12日,在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一家古琴館,工作人員向客人介紹正在舉辦的古琴展。
6月12日,在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的一家素食餐廳,主理人程譯萱(右)和主廚在開發夏季時令菜品。
6月12日,人們在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的一家素食餐廳用餐。
6月12日,在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的一家素食餐廳,客人在拍攝庭院的風景。
6月12日,在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一名市集攤主在擺放創意香道用品。
6月12日,人們在綠樹成蔭的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游覽。
■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
地處京杭大運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匯處,
是杭州整體傳統風貌保留較為完整的街區之一,
引入昆曲會客廳、畫室、文人空間等,
形成文化旅游特色。

6月12日,在杭州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游客在一座石拱橋上游玩(無人機照片)。
6月12日,游客在杭州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留影。
6月12日,在杭州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青年畫家張甜甜在工作室畫運河主題的水彩畫。
6月12日,在杭州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青年畫家張甜甜在工作室懸掛自己創作的運河主題的水彩畫。
6月12日,在杭州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一個文化空間的主理人焦嬌在打點庭院。
6月12日,在杭州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一個文化空間的主理人焦嬌(左一)和朋友分享自己收藏的古硯。
6月12日,在杭州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一個文化空間的主理人焦嬌在制作拓片。
■
同時,杭州也在大運河沿線
建設了一批公共文化體育設施:
博物館、體育館、美術館、運河公園……
打造貼近民眾的文化生活圈。
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6月12日,人們在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參觀。
6月12日,人們在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參觀。
6月12日,講解員在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給參觀者介紹運河歷史。
6月12日,人們在大運河畔的游廊里休憩。
鳥瞰拱墅運河體育公園(無人機照片,6月12日攝)。
6月12日,市民在拱墅運河體育公園運動健身。
杭州運河文化藝術中心(資料圖片)。
小河公園(資料圖片)。
大運河杭鋼公園(資料照片)。
近年來,
杭州大運河沿線文化景觀不斷上新、串珠成鏈,
融合歷史和當下特色的運河兩岸
不僅成了居民們茶余飯后的散步線,
也吸引著年輕的游客前來休閑觀光。
大運河這一文化名片猶如鐫刻上了
彎彎折折的“City Walk(城市漫步)”路線圖,
成為杭州一條充滿活力的城市風景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